正文 第2章 保持健康心態的要訣(1 / 3)

心態,不僅決定一個人當下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還決定人生、決定命運。健康心態是一種持續積極的內心體驗;不健康的心態則是心理平衡機製失調的結果,既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因此,我們要下力氣治理心態汙染,祛除不健康的心態。

放鬆的狀態能克服任何障礙

有一個事實,令人難以置信:單純地從事腦力勞動,並不會使人感到疲倦。這聽起來似乎令人不可思議,但在幾年前,科學家們就試圖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人類大腦在不降低工作效率的情形下究竟能支持多久?後來,這些科學家驚奇地發現:血液通過活動的腦部時,一點兒都沒有疲勞現象!

如果你從正在勞動的工人血管中取出血液樣本,你就會發現裏麵充滿了“疲勞毒素”,因而產生疲倦現象。但是,假如你從愛因斯坦身上取出一滴剛經過腦部的血液並加以觀察,會發現裏麵根本沒有任何“疲勞毒素”。截至目前,我們知道大腦可以“連續工作8~12個小時後,狀況仍然良好”。大腦是全然不會感到勞累的,那麼,人為什麼常常感到疲勞,是什麼原因導致疲勞的呢?精神病理學家宣稱,大多數疲勞現象源於精神或情緒的狀態。

英國著名的精神病理學家哈德菲爾德在其《心理的力量》一書中寫道:“大部分疲勞的原因源於精神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產生的疲勞是很少的。”美國著名的精神病理學家布利爾更加肯定地宣稱:“健康情況良好而常坐著工作的人,他們的疲勞100%是由於心理因素,或是我們所說的情緒因素。”這些久坐的工作者的情緒因素是什麼?喜悅?滿足?當然不是!而是厭煩、不滿,覺得自己無用、匆忙、焦慮、憂煩等。這些情緒因素會消耗掉這些長期坐著的工作人員的精力,使他們容易催患感冒、精力衰退。不錯,正是我們的情緒在體內製造緊張而使我們感到疲倦。

大都會生命保險公司在他們的宣傳單上指出:“辛勤工作很少會導致疲勞,尤其是那種經過休息或睡眠之後都不能解除的疲勞。憂慮、緊張、心亂才是導致疲勞的真正原因,而我們卻常常以為是身體或精神的操勞引起的。請記住,因緊張而繃緊肌肉的行為本身就是在消耗體力。所以,放鬆自己吧!節省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現在,請你暫時停下來,檢視一下自己。當你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正對著書本皺眉?你有沒有覺得兩眼間的肌肉緊縮起來?你是很輕鬆地坐在椅子上,還是繃緊雙肩?你臉上的肌肉緊不緊張?除非你的全身像隻舊布娃娃一樣鬆弛,否則你現在正在製造精神緊張和肌肉收縮。

為什麼你在從事腦力工作的時候,會製造出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丹尼爾·喬塞林說道:“我發現症結在哪裏了,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相信,工作認不認真在於你是否有一種努力、辛勞的感覺,否則就不算做得好。”於是,當我們聚精會神工作的時候,總是皺著眉頭,繃緊肩膀,我們要肌肉做出努力的動作,其實那與大腦的工作一點關係也沒有。

學會放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其實很容易。你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改掉目前的習慣。但是這種努力是值得的,因為你的一生可能因此而發生很大的改變。威廉·詹姆斯在一篇文章中說道:“美式的生活讓人過度緊張,快動作、高節奏、強烈極端的表達方式……這或多或少是些壞習慣。”

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壞習慣可以改正,好習慣也可以慢慢養成。那麼,你怎麼放鬆自己呢?是從大腦開始,還是從神經開始?都不是,你應該從肌肉開始。為了講得更形象一點,我們假定由眼睛開始,先把這一段文字讀完,然後向後靠,閉上眼睛靜靜地對自己說:“放鬆,再放鬆,不要皺眉頭……”你不停地慢慢重複約一分鍾……

現在,你是不是發現兩眼的肌肉開始聽話了?是不是感到有隻手將緊張揮之而去?不錯,這一效果近乎神奇。但就在剛才的一分鍾裏,你已窺知了自我放鬆的秘訣與奧妙。這種方法同樣可用於顎部、頸部、臉上的肌肉、雙肩或整個身體。但是,最重要的器官依舊是眼睛。芝加哥大學的艾德蒙·賈可布森博士說過,一旦你能放鬆眼部肌肉,就能忘掉一切憂煩!其理由是,眼睛消耗的能量為全身神經消耗能量的1/4.許多視力頗佳的人常因“眼睛疲勞”而導致視力減退,因為他們增加了眼睛的緊張。

著名小說家薇姬·鮑姆說,小時候,她摔跤傷了膝部和腕部,一個在馬戲班當過小醜的老人把她扶起來。老人一麵幫她撣掉身上的灰土,一麵說:“你之所以會受傷,是因為你不懂得怎樣放鬆自己,你要把自己想象成像一隻舊襪子一樣鬆弛。過來,我教你怎麼做。”老人教薇姬和其他小孩子怎麼跌倒,怎麼前後翻滾。他不停地叮嚀:“把自己想象成一隻鬆垮垮的舊襪子,你就會鬆弛下來!”

其實,你可以隨時隨地放鬆自己,隻是不要費力要求自己放鬆下來。放鬆就是釋放所有的緊張和努力。要想輕鬆自在,先得從自己的兩眼和臉部開始,口裏不斷重複:“放鬆,放鬆,鬆弛下來……”你可以感到有一股活力從臉部的肌肉逸出,進入身體內部。你遠離了壓力,就像嬰孩般自由自在。

這就是女高音歌唱家嘉麗·克西的經驗。海倫·傑普森告訴我,一次,演唱會之前,見到嘉麗·克西坐在椅子上,全身肌肉放鬆,下顎整個鬆弛地往下垂。這是個絕佳的好習慣,可以讓她在出場前輕鬆下來,而不會容易疲勞。下麵4個建議可以幫助你學會放鬆自己:

1.隨時保持輕鬆,讓身體像隻舊襪子一樣鬆弛。我在辦公桌上就放著一隻褐色的襪子,以便隨時提醒自己。如果找不到襪子,貓也可以。你見過睡在陽光底下的貓嗎?它全身軟綿綿的,就像泡濕的報紙。懂得一點瑜伽術的人都知道,要想精通“鬆弛術”,就得向懶貓學習。我從未見過疲倦的貓,或精神崩潰,因無法入眠、憂慮、胃潰瘍大受折磨的貓。

2.盡量在舒適的情況下工作。記住,身體的緊張會導致肩痛和精神疲勞。

3.每天自省四五次。經常自問:“我做事有沒有講求效率?有沒有讓肌肉做不必要的操勞?”這樣會使你養成一種自我放鬆的習慣。

4.每天晚上再做一次總的反省。想想看:“我感覺有多累?”如果覺得累,“那不是因為勞心的緣故,而是我工作的方法不對?”

丹尼爾·喬塞林說過:“我不以自己疲累的程度去衡量工作績效,而以放鬆的程度去衡量。”他說,“一到晚上覺得特別累或容易發脾氣,我就知道當天工作的質量不佳。”如果全世界的商人都懂得這個道理,那麼,因過度緊張所引起的高血壓死亡率就會在一夜之間下降,我們的精神病院和療養院也不會人滿為患了。

複製卡耐基

單純地從事腦力勞動並不會使人感到疲勞。憂慮、緊張、心亂才是導致疲勞的真正原因。所以在工作過程中,我們要讓自己的身心處在一種自由自在的放鬆狀態。

永遠不要對敵人心存報複

幾年前的一個晚上,我遊覽黃石公園,並與其他觀光客一起坐在露天座位上。麵對茂密的森林,我們期待看到森林殺手灰熊的出現。果然,那健壯的身影出現了,它走到森林旅館丟棄的垃圾中翻找食物。這時,騎在馬上的森林管理員告訴我們,灰熊在美國西部幾乎是所向無敵的,大概隻有美洲野牛及阿拉斯加熊例外。但是我卻發現有且隻有一隻小動物,隨著灰熊走出森林,它是一隻很臭的鼬鼠。灰熊不僅沒有一掌把它毀掉,而且還容忍它在旁邊分一杯羹,它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經驗告訴它,那不劃算。

我也發現了這一點。我在農場中長大,小時候曾在圍籬旁邊捉到過一隻臭鼬。到了紐約,也在街上碰到過幾隻兩條腿的“臭鼬”,經驗告訴我,這兩種情形都不值得碰。

如果我們對敵人心懷仇恨,那麼就意味著我們要付出比對方更大的力量來擊垮自己,使他得以有機會控製我們的睡眠、胃口、血壓、健康,甚至心情。如果我們的敵人知道他帶給我們這麼大的煩惱,他一定要高興死了!憎恨傷不了對方一根汗毛,卻把自己的日子弄成了煉獄。在紐約警察局的布告欄上曾出現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有個自私的人占了你的便宜,把他從你的朋友名單上刪除,千萬不要去報複。一旦你心存報複,那麼你對自己的傷害將會比對任何人的都要大得多。

報複怎麼會傷害自己呢?有好幾種方式。據《生活》雜誌記載,報複可能會摧毀你的健康。它是這樣表述的:“高血壓患者最主要的個性特征是仇恨,長期的憤恨造成慢性高血壓,進而引發心髒疾病。”

耶穌說:“愛你的敵人。”這可不僅僅是在傳道,他宣揚的同時也是在教授本世紀的醫術。當耶穌說“原諒他們77次”時,他是在告訴我們如何避免催患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以及過敏性疾病。

我朋友最近患了嚴重的心髒病,醫生命她臥床休養,交代她不論發生任何情況都不得動怒。醫生知道如果心髒衰弱,任何一點憤怒都會要人的命。真的會要人命嗎?幾年前華盛頓一位餐廳老板就因一次憤怒而喪命。一份警方報告說:“威廉·法卡伯曾是咖啡店老板,因廚子堅持用碟子飲用咖啡,竟一怒而亡,因為他盛怒之下抓起左輪手槍追殺廚子,繼而導致心髒衰竭,倒地不起。驗屍報告宣告心髒衰竭的起因是憤怒。”

當耶穌說“愛你的敵人”時,他也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改進自己的容貌。我看過,我相信你也看過一些人的容貌因仇恨憤懣而布滿皺紋或變形。再好的整形外科也挽救不了那蒼老而醜陋的容貌,更遠不及因寬恕、溫柔、愛意所形成的容顏。

仇恨使我們在美食麵前也食之無味。《聖經》上是這麼說的:“充滿愛意的粗茶淡飯勝過仇恨的山珍海味。”如果我們的仇人知道他能消耗我們的精力,使我們神經疲勞、容顏醜化,搞得我們心髒病發、提早歸西,他難道不會拍手稱快嗎?

即使我們沒辦法愛我們的敵人,起碼也應該多愛自己一點。我們不應該讓敵人控製我們的心情、健康以及容貌。莎士比亞說過:“仇恨的怒火,將燒傷你自己。”

當耶穌要求我們原諒敵人77次時,他也在談生意。舉例來說,我桌上正有一封來自瑞典烏普薩拉的喬治·羅納先生的來信。幾年來他一直在維也納從事律師工作,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回到瑞典。他身無分文,急需找一份工作。他能說寫好幾種語言,所以他想找個進出口公司擔任文書工作。大多數公司都回信說,因為戰爭的緣故,他們目前不需要這種服務,但他們會保留他的資料等等。其中有一個人卻回信給羅納說:“你對我公司的想象完全是錯誤的。你實在很愚蠢。我一點都不需要文書。即使我真的需要,我也不會雇用你,你連瑞典文都寫不好,而且你的信漏洞百出。”

羅納收到這封信時,氣得暴跳如雷。這個瑞典人居然敢說他不懂瑞典話!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錯誤百出呢。於是羅納寫了一封足夠氣死對方的信。可是他停下來想了一下,對自己說:“等等,我怎麼知道他不對呢?我學過瑞典文,但它並非我的母語。也許我犯了錯,我自己都不知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應該通過強化學習才能找到工作。這個人也許會因此幫我一個大忙,雖然他本意並非如此。他表達得雖然很糟糕,但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決定寫一封信感謝他。”

羅納把寫好的報複信扔進廢紙簍,重擬一封:“你根本不需要文書,還不厭其煩地回信給我,真是太好了。我對貴公司判斷錯誤,實在很抱歉。我寫那封信是因為我查詢時,別人告訴我你是這一行的領袖。我不知道自己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錯誤,我很抱歉並覺得慚愧。我會再努力學好瑞典文以減少錯誤。我要感謝你對我的賜教之恩。”

幾天後,羅納再次收到回信,對方請他去辦公室麵談。羅納如約前往,並得到了心儀的工作。羅納自己總結了一個控製自我情緒的方法:“以柔和驅退憤怒。”

即使我們沒有崇高到去愛敵人,但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和快樂,最好能原諒他們並忘記不快,這才是明智之舉。

一次,我問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兒子,他的父親是否也曾懷恨過任何人。他回答:“沒有,我父親從不浪費一分鍾去想那些他不喜歡的人。”

有一句老話說,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不會生氣的人才是智者。

紐約市前市長威廉·蓋倫就以此作為他從政的原則。他曾遭槍擊,險些喪命。當他躺在病床上掙紮求生時,他還說:“每晚睡前,我必原諒所有的人與事。”聽起來太理想化、太天真了吧?那麼,我們再聽聽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思想吧,他在《悲觀論》中把生命比喻成痛苦的旅程,然而在絕望的深淵中他仍說:“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應該心懷仇恨。”巴洛克曾任威爾遜、哈丁、柯立芝、胡佛、羅斯福以及杜魯門等美國六任總統的顧問,有一次我請教他:“當遭受政敵攻擊時,他們有沒有受到困擾?”他回答說:“我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沒有任何人能侮辱我們或困擾我們,除非我們自己允許。棍棒、石頭可以打斷我的骨頭,但語言休想動我分毫。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總是景仰不懷恨敵人的人。我常到加拿大的一個國家公園欣賞美洲西部最壯麗的山景,這座山是為了紀念英國護士愛迪絲·卡韋爾於1915年10月12日在德軍陣營中殉難而被命名的。她的罪名是什麼?她在比利時家中收留照顧一些受傷的法軍與英軍軍人,並協助他們逃往荷蘭。在即將行刑的那天早上,軍中的英國牧師到她被監禁的布魯塞爾軍營中看她,卡韋爾喃喃說道:“我現在才明白,光有愛國情操是不夠的。我不應該對任何人懷恨或怨憤。”4年後,她的遺體被送往英國,並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內舉辦了一場隆重的紀念儀式。我曾在倫敦住過一年,常到卡韋爾的雕像前讀著她不朽的話語:“我現在才明白,光有愛國情操是不夠的,我不應該對任何人懷恨或怨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