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琇合掌當胸,不慌不忙地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之後,定定地看著董小宛:“女施主,你兩眉間的這粒朱砂痣,名之日‘二龍搶珠’,豔則豔矣,隻是禍福實難預料,不如依貧僧之言,歸入佛門吧,也許能逃過眼前這一劫。”
“可是大師,民女已是有夫之婦了,怎忍心拋下夫君呢?”董小宛心中焦急,一時沒了主意。
“既是如此,那就隨緣吧。阿彌陀佛!”玉林琇十分無奈地連連搖頭,神情頗為古怪。
結果,在回家的路上,董小宛果真被歹人搶了去!果真自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可憐的冒辟疆幾乎在一夜之間頭發全白,不到半日,終於鬱鬱成疾,臥床不起了!
董小宛是被洪承疇派人擄去的。在官場上春風得意的洪承疇身為欽定五省經略,在江南呼風喚雨,隻手遮天。眼見得當年秦淮名妓均已名花有主,心裏急得抓耳撓腮,坐臥不安。算來算去,柳如是們已是半老徐娘,想來沒多大味道了,而李香君等又已遁入空門,隻有稍微年輕的董小宛還算稱心。果然,被擄入洪府的董小宛被迫換上了鮮光的衣裙之後,令洪承疇垂涎三尺,這果真是個美色傾城的人兒!
怎奈,董小宛嚴辭拒絕洪承疇的威迫,不惜以死相抗,竟以頭撞牆,弄得滿臉是血!洪承疇惱羞成怒,但卻不願就此放了已到嘴邊的肥肉,幹脆派人將董小宛悄悄送進了北京的家中,期望董小宛能慢慢地回心轉意。
身不由己的董小宛在京城的洪府一住就是一年多,終於她借機說通了洪夫人。洪夫人巴不得將這個眼中釘送得遠遠的,趁洪承疇在南方,自作主張將董小宛賣到八大胡同裏的胭脂巷。
小宛的新主人王姨娘是個勢利的人,她知道董小宛遲早會給她的生意帶來好處,所以每日隻管好吃好喝的伺候著,並不敢過分強迫董小宛。直到董小宛聽說冒辟疆身患重病已經去世的消息之後(這隻是誤傳,其實冒辟疆活到了康熙年間,高壽八十二歲),才打消了回南方的念頭。
每每想起自己飄花零葉的身世,董小宛都會悲從心來。今晚,不知為什麼,董小宛想哭又想唱,她揉著紅腫的眼睛,重又彈起了琵琶唱起了哀而不怨的《蘭陵王》——
“柳蔭直,煙裏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容,龍亭路,去年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籬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淒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半,似夢裏,淚暗滴!”
董小宛含淚彈罷,仰首窗外,但見慘白的天空又紛紛揚揚飄起了雪花,樹林和房簷上已是一片潔白。這北國的冬夜,真是冷清難耐呀。樓下傳來了一陣說話聲,董小宛聽出那是王姨娘正用柔媚的聲音在與人搭腔。
“真的來客人了?”董小宛一怔,呆呆地立在窗前,果然樓下站著好幾個人,提著燈籠,好像還有一抬轎子。唉,也許是自己的歌聲被過客聽見了?這生不如死的生活何時是個頭?倒不如……董小宛不是沒想過死,但她總是有些不甘心。盡管她已經一次次品嚐到了人生的悲苦和生死離別的痛苦,但她對人生還有著眷戀,畢竟她才二十七、八歲呀,難道就沒有資格享受人生嗎?聽說顧橫波在京城的日子過得很舒心,有龔大人寵著,又是朝中的誥命夫人,錦衣玉食,夜夜笙歌,仆役成群,這些,董小宛並不羨慕,她很為橫波姐姐慶幸,慶幸她找到了一個好人。但董小宛卻不想去找顧橫波,雖說當年她們情同姐妹,可星轉鬥移,落魄的董小宛是絕不願再遇上以前的朋友了,除非,她能揚眉吐氣,重新做人,可,這可能嗎?
“小宛姑娘,快快梳妝,樓下來了幾位有錢的主兒,指名要見我的兒……”王氏顛著小腳咚咚地扭上了樓。與一般鴇媽一樣,這會子她的一雙小眼睛裏閃出的是一股諂媚而又熱烈的精光。“哎喲,我的兒,瞧你這雙眼睛,桃子似的,真讓姨娘心疼喲。來來,姨娘給你敷些粉,這頭發也有些亂了。”
樓梯上又響起了咚咚的腳步聲,董小宛有些急了,推開了王氏幹枯的手:“來的是什麼人?煩您去告訴他們,本姑娘這會兒心情不好,不想唱了!”
“喲,這話說的!客人都已經來了,那白花花的銀子都擺在桌子上了,我的兒,好歹你就唱一曲吧,啊?”
樓梯上的腳步似乎停住了,隨即傳來了一男子溫柔的聲音:“王姨娘,如果小宛姑娘不願意唱,那我改日再來吧。”
王氏急了,到手的銀子還能再讓它飛了?慌得她一手拉著董小宛急急來到了樓梯口:“這位大爺,既然來了就上來坐坐嘛,我們小宛知書達理的,想來不會怠慢您的,快說呀,小宛。”王氏又壓低了聲音用力掐著董小宛的手背。
“請……請這位公子上樓坐坐吧。”董小宛怯怯地說著,抬眼朝下看去。樓梯間的燈光不是很亮,可董小宛卻看出此人非同尋常,他的衣帽色彩雖不是十分華貴,但看得出都是極上乘的質料,而且他的舉止談吐也很儒雅大方,他的眼睛……這雙眼睛就像黑夜中的北鬥,怎麼那麼亮?
董小宛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仿佛又回到了幾年前她與冒辟疆初次見麵的情形之中。這人看來比冒公子要年輕得多,一把修整得很漂亮的胡須並不能增加他的年紀。董小宛覺得奇怪,對這年輕而華貴的客人竟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是……你!”終於看清楚了,也想起來了,這個年輕人便是昨日在慈善寺中遇到的人!
王氏和使女忙不迭地擰亮了紗燈,又端來了香茗和茶點,把來客讓進了樓上的客廳裏,然後便悄悄下了樓。
來人端起茶盅,四下觀望著,隻見四壁掛著名人字畫,書架上玉軸牙簽陳列得井井有條,多寶櫥裏陳放著珍奇古玩,琳琅滿目。來客的視線被一隻晶亮精致的爐鼎吸引住了,脫口而出:“這正是那隻宣德爐吧?”
董小宛心裏一喜:來客好眼力,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寶貝。“正是,小宛前些日子在報恩寺外的古玩店裏購得的。”
“妙,妙哇!”來客撫掌笑道:“那一天我碰巧也去了那家店鋪,也是一眼看中了這個銅鼎,但是掌櫃的卻說這個已經名花有主了。君子不奪人之所愛,所以我隻能放棄了,想不到買主竟然會是宛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