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色的彼岸花代表著死亡,布滿在地獄之途。
這裏是,鬼魂曆經十殿閻羅的旅途後準備投胎的必經之地。
她,是一介凡人,她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站在這個橋上了,隻知道,她是為了心愛之人而走上這條黃泉路。
奈何橋上,站在望鄉台的孟婆向她招了招手。
她向望鄉台上飄去,給孟婆做了個揖,輕聲叫道:“婆婆。”
“姑娘,我們又見麵了。”
“婆婆,您見過我?”
孟婆心疼的看著她,輕歎了一聲,說道:“姑娘,三世輪回,結局依然沒有改變,你又何必如此固執呢?”
她一頭霧水,決定一探究竟:“小女子不知婆婆此言何意?”
“唉…。你隨我來。”
孟婆冰涼的雙手,握住他的衣袖,帶她來到忘川河邊的一塊石頭前。
“婆婆,這是?”
孟婆看著石頭吟道:“奈何橋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三生石前無對錯,望鄉台邊會孟婆。姑娘,此乃三生石,記錄著你的前世今生,你仔細看個明白吧。”
她看著三生石,看著那上麵記錄的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前世今生。
那一世,他是一介書生,家境貧寒,十年苦讀終得上京趕考,臨走前,他告訴她,務必等他金榜題名,定不負相思意。
一年後,她等來的卻是他和宰相千金大婚的消息,和一句不知是真是假的代話——今生所負,來世定還,情牽三世,君無戲言。
而她,傷心欲絕,自縊而亡。
第二世,他是將門之後,門第高貴,子承父業廝殺戰場,臨走前,他告訴她,務必等她凱旋而歸,定娶她進門。
一年後,她等來的卻是為了和鄰邦聯手對付叛國,他和鄰國聯姻娶了鄰邦公主的消息。
而她,鬱鬱寡歡,一病不起。
第三世,他是江湖浪子,遊走天涯,身負血海深仇,臨走前,他告訴她,務必等他手刃仇人,定帶她去浪跡天涯。
一年,兩年,三年…。她仍等不來他的任何消息。
而她,終身未嫁,孤獨而終。
果然,如孟婆所言,三世輪回,她都是為了那個他,每一世的諾言最終都淪落成了謊言。
她本是明淨清澈的雙眸,突然模糊起來,苦笑道。
“一句君無戲言,一句妾等百年。”
孟婆隨即用一隻瓷碗,接住了她滑落過臉頰的淚水。
“人活著的時候,都會落淚,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愛…。如今,你們已踏上黃泉之路,我將這些淚水煎熬成湯,供你們喝下。”
她雙手顫抖的接過孟婆手中的這碗孟婆湯,心中五味交雜。
“姑娘,這人生在世,多苦多難,如今,你已踏上黃泉,將這一碗喝下去,是種釋然,徹徹底底地與前世做了一個了斷吧。”
“我…。”她承認心中百般不舍,因為踏上黃泉之前,他明明許下諾言來世非她不娶的,三世輪回,等的也隻不過是這一句誓言而已。
孟婆心知她的心思,默默說道:“人命天定,三世輪回,已然證明了你與他的有緣無份,你又何必強求呢?喝吧…。忘了此生的種種,去尋找自己的來世吧。”
沉默了許久後,她終於下定決心,將孟婆湯一飲而盡。
那些愛過的人,那些無法放下的事,那些滾滾紅塵中數不清的悲歡離合都隻會隨著“孟婆湯”的緩緩入喉。
永遠凝固於走在奈何橋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淚水的黯然回眸間,化做縹緲雲煙,淡然散去。
是一世匆匆的悔恨?是陰陽永隔的遺憾?還是揮刀斬袖的決別?
都已然不再重要了,因為在飲過這孟婆湯後,一切都已淡然。
“姑娘,此橋為界,去開始你新的輪回吧。”
此時的她,感到一切的那麼的了無牽掛,心中百感釋然。
奈何橋下幾千丈,雲霧纏繞,等待來生的是什麼道,誰也不知…。
——
晉元1127年間,建明元年三月初二,晉高宗皇甫晏文在卞都倉促登基。
晉元1137年間,在東禹國的咄咄*人之下,晉高宗本想命兵出征,以伐東禹,卻在宰相卜仁豐的慫恿下,采取了求和態度,以向東禹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這個戰火紛飛,朝廷腐敗,利欲熏心的年代,卻有著一個世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那個給人平靜與淡然如同仙島的地方叫做——「仙音山」
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
群山的綠卻帶給人迥然不同的美感,深沉的深綠,清新的翠綠,活潑的嫩綠,縱橫交錯在一塊兒,織成了一張色調柔美的毯子。
在群山中央,有一潭煙波浩淼的湖,那湖藍得純淨,藍得恬雅,藍得讓人無限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