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王已去,圖留滿江紅。關侯已去,空震人山海。逝者如斯,忘卻恩仇錄,智者未泯,跨過野花處。
且說天誅之子尹言上和老黃牙三叔終於下定決心,並來到了無燕鎮。經過三叔仔細的打聽,便得知了嶽王府的位置。二人便不作停留的向那傳說中能學得高強本領的地方走去。
“咦?這裏怎麼這麼多人啊?”知道此時到了嶽王府的大門口,三叔不禁有些皺眉,這裏可以說是擠滿了人,大都是一幫中年人領著一堆少年。三叔運用起他過人的交際手段跟人打聽到,原來,嶽王府每年都趕在此時,也就是過年後不久招收弟子,對外開放三天,招收弟子500人,隻要在這個時間內慕名而來的人,都有機會成為嶽王府的門徒之一。
要說今天已經是最後一天了,但門口還是聚集著數不清的人。三叔仔細詢問才知道,每年在這幾天來到這的人有時候高達上萬,這對於一個小鎮子可以說是一件極度罕見的事,而也正因如此,才讓這個原本貧窮小鎮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當然,這是來自富饒之鎮的尹言上和三叔所感覺不到的。
萬事皆有因果,由於一切都是因為嶽王府的關係,所以百姓們更加的崇敬宋代的嶽王爺,由官府與百姓自發出錢建設了一個又一個的嶽王,關王的廟宇。因為嶽王府的老主人嶽騰是宋代嶽飛嶽王爺的傳人,而他平生最敬重的又是蜀漢的關羽關大人,因此鎮子裏大到官府下到百姓才有此舉。別看嶽王府是漢人所立的,其主人在清廷又沒有半點官職,但卻有先帝爺順治****可自主成立軍隊的權力,這在整個朝野之中,都是聞所未聞。而為了感懷先帝之恩,嶽騰嶽老爺子也經常帶領兵馬出征,抗擊蒙古,為清朝出自己的一份力。而正因為征戰需要人才,所以嶽王府也在每年春節後一段時間招收各省的學生,小至六七歲,大到40歲,都有資格進入嶽王府跟隨嶽老爺子學藝、出征。在近幾年內,來嶽王府的基本都是一些20歲以下的青年人。這也正合嶽老爺子的心意,因為他覺得,武之大成,必須從小做起。這也就是為何嶽王府門前都是很多中年人領著少年的原因。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作為嶽飛的後裔,嶽騰並沒有完全依靠祖上之榮耀沾沾自喜,反而在這個滿人執掌天下的時代,更加奮起,加上嶽王府的實力,又怎能不震撼朝野!
書歸正傳。且說這人山人海之中,三叔望著一個個後腦勺幹著急。而尹言上此時倒顯得淡定不少,因為他知道,既來之則安之。這種情況,急也沒用。也正是因為看到這裏人群熙熙攘攘,才更加令他相信,這裏的確是個修習武藝的好地方。於是,兩眼一閉,開始閉目養神。三叔看他這樣,又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隻好站在原地幹跺腳。他們這一等,就等到了夜晚。雖然嶽王府門前有很多小販賣對象吃,但是很多人根本沒有一點胃口,三叔和尹言上也是一樣,連晚飯都沒吃。三叔看到他們後麵竟還有近百人排隊,這些,應該就是這最後一天的最後一批人了。
就在馬上就要輪到他們的時候,突然,前方大門口走出來一個留著虎須的青年人,先是失意門口的下人把大門關上。對著剩下的人嚷嚷道:五百人已經招滿了,你們都走吧!聽完這話,人群中突然就炸開了鍋,有的人顯得很失望,也有的人有些不甘,但人已經滿了,就算不甘心也沒有辦法。就在這時,一個衣著華麗的中年人,領著一個瘦小的少年來到虎須男人的跟前,附耳說了幾句,隻見那虎須青年一喜,笑嗬嗬的讓人再度把門打開,對那衣衫華麗的男人攤了攤手,示意他請。那中年人好和那個瘦小的少年便再度進去了。於是,大門再度關閉。原本跟在中年人身後的貌似是管家的人,掏出了一個黑色的包袱,塞給了虎須青年。虎須青年也不說話,將包袱往一個下人那一扔,那個下人便小心將包袱收起。
這一係列動作外人看在眼裏,但做事者卻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這一切當然是瞞不過當年也曾行走江湖的老油條三叔,可是沒等他發作,他身邊的一個中年人便拉著他說:“朋友,你第一次見這場麵?太正常不過了,有錢的有門子的自然有優先權和預留名額嘛!雖然每年嶽老爺子都會親自選拔,可惜他老人家畢竟年事已高,三天下來自然有些疲憊。所以這三天每天晚上都會有20左右個是走後門進去的,這也沒辦法。”三叔聽完就氣兒不打一處來,吵吵道:“我還以為這嶽王府是什麼聖人之地,沒想到也是這樣汙穢不堪!嘿嘿,裏麵的人還嚷嚷人們以德服人,忠孝仁義,我看全他娘的是屁!”三叔的一番話說到了骨子裏,但卻引來了周圍的人一陣側目。以為他們隻是窮酸又愛發牢騷的落魄戶。而尹言上聽見他們的談話難免也有些失望,沒想到,一開始的起點就這麼不公平。即使再賢德盛名的地方也會藏汙納垢。猛然想起了也不行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影子!”,是啊!現在想想,也確實是這個道理。“胖子。。。胖子現在在哪呢?有些想他了呢!”尹言上的心中再次泛起了一陣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