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斷有人進出,
擦身而過,刹那芳華,
誰成了誰的過客?
誰成了誰的思念?
☆☆☆☆☆☆☆☆☆☆☆☆☆☆☆
這是越悠王朝都城上京的郊外。這裏有座小山,叫望楓丘,名字是先皇的孝賢皇後取的。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名字,大概是因為山上種滿了楓樹吧。秋霜過後,漫山紅葉,如火般明豔,連天邊的晚霞都要比它遜色幾分呢。
山腳下蜿蜒著一條清澈的小河。河兩岸種了百餘株梅樹,冬春之交,這裏的白梅盛開,遍地花海,梅花的幽香漫延方圓幾裏,起風的時候更會飄起漫天的花雨,宛如紛飛的雪花,景色美得讓人流連忘返。
而此時正值盛夏六月,雖然這會兒看不到花雨紛揚的淒美,但是,梅樹枝頭掛滿了成熟的果實,清風拂動,空氣中彌漫了梅子的香氣。晚上的時候,水上會騰起氤氳的霧氣,還有無數的螢火蟲飛舞穿梭其中,宛如無數星星灑落人間,把夜色點綴得有如人間仙境,如夢似幻,美不勝收。
但是,如此美麗的景色,卻很少會有人來欣賞。因為,整個越悠王朝的人都知道,這裏是孝賢皇後最喜歡的地方。全國的百姓都很尊敬這位賢良淑德的皇後,每逢她的忌日,總會有人在梅林外邊燒紙祭奠,但是,卻從來沒有人走進梅林裏麵去。大家都認為,這是孝賢皇後靈魂安息的地方,沒有人會來打擾她的。久而久之,這裏就成了大家默認的聖地,可遠觀膜拜,但絕對不容許有人褻瀆。
月亮漸漸升高,今日月圓,柔和的月色籠罩這一切的美景。夏夜的風清涼而舒適,悅耳的風鈴聲隨風散播遠處。
白色的軟靴輕踩腳下青翠的小草;水藍色長衫的衣擺輕輕從草葉上擦過;修長而有力的雙手被他們的主人交握在身後;一把碧綠的玉簫橫在手中,玉簫尾部墜一條同樣水藍色的流蘇;長長的發被夜晚的風拂動,時不時地親吻身旁擦肩而過的樹枝;眉頭微微皺起,溫和而平靜的眼神留意著身遭的景物,似回憶,還似尋覓。
河岸邊有一座優雅的古亭,六角飛簷,紅柱綠瓦,在朦朧的月光下妖嬈著綽約的風姿。
白色軟靴在亭外止步,背著的雙手也鬆開,成自然下垂狀,玉簫上的流蘇來回擺動。這個狀態保持了好久好久,因為來人的目光被這個亭子上的匾額所吸引,注視了它許久。
君莫亭?好奇怪的名字!
所謂亭,就是“停”的意思,是供人停下來休息的地方。可是,這個亭子卻叫做“君莫亭”,是讓人不要在這裏停留嗎?既是亭子,卻又不讓人停歇,取名字的人好矛盾呢。
懸在簷下的風鈴映入來人的眼簾,不絕於耳的清脆鈴聲就來源於此。鈴上掛一張紙條,風過鈴動,清脆悅耳的鈴聲固然動聽,但那紙條隨風轉動的姿態卻更讓人悅目。
這是經過精心製作的紙簽,兩麵塗了黃綠兩種顏色的熒光,紙條轉動起來,就會形成一根黃綠交替的熒光棒,柔和的熒光讓人的心情也跟著平靜下來。
紙條上麵好像還寫著字,會是什麼呢?他步上台階,抬手製止風的幹擾,看清了紙條上幹淨飄逸的小字。
一麵:鈴懸簷下,簷為鈴守,鈴不知;風動鈴心,鈴為風歌,風不解。另一麵:世人謂,無情最是如風過;我謂簷癡,鈴傻,風何錯!
他看完了上麵的字,微微地笑了。手指輕輕鬆開,失去了束縛的紙片重新隨風旋舞,清脆的叮當聲再次響起。
白色軟靴的主人轉過身,望向河麵,氤氳的霧氣繚繞水麵,點點的螢光穿梭在霧氣之中,各種蟲子的鳴叫也襯托了夜的安寧。所有的東西都在動,唯有心是靜的,一片空明。
抬起腳,正要進到亭中,忽而又搖搖頭,收回了沒有落地的步子。欲轉身離去,卻看見圍欄上搭著一件鵝黃色的紗衣,一件女子的紗衣?他拿起紗衣四處張望,就看見亭子另一側的草地上,躺著一個女子。
女子光裸著一雙天足,左腿微微曲起,露出一截光潔如玉的小腿,襪子和繡鞋放在河邊。她隻穿了一件襯裙,光潔的肩和雪白修長的雙臂完全露在外麵,雙手交疊放在腹上,一副白色兔皮手套遮住了手部的肌膚,長發在身邊鋪開,在月光下宛如光華的錦緞,雙目微閉,如扇的睫毛襯在如玉的肌膚上,紅唇微啟,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她的襯裙還有頭發都是濕潤的,好像是剛從水裏麵上來。
鵝黃色的紗衣輕輕蓋在了女子的身上。“姑娘,夜深露重,當心著涼了。”他的聲音真的很好聽,有一種獨屬於男人的深沉磁性,卻又充滿了溫和親切的氣息。
長長的睫毛緩緩向上抬起,露出一雙清澈透底的眸子。看見來人,女子重新閉上了眼睛,隻是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他在她身旁站了很久,或許是站累了吧,便席地坐了下來,手中玉簫移至唇下,柔和安靜的曲子在月光下的空氣裏流淌。光和霧完美融合,將他們二人籠罩在其中,螢火蟲伴著柔美的曲子,在他們身旁歡舞,風鈴的叮當聲為這樣祥和的氣氛添了一點輕快靈動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