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老師布置任務:“花園裏潮濕的腐草中有蝸牛,下節課帶隻蝸牛來上課,舉行班級蝸牛短跑大賽,看誰的蝸牛跑得快。觀察蝸牛,思考並回答問題:‘蝸牛為什麼爬得慢?’”
“哇!”我們歡欣鼓舞,欣喜若狂,高興得直跺腳。
上課的前一天,我在濕漉漉的花園裏找了十幾隻蝸牛,裝在一個紙盒子裏,放在外麵的窗台上。第二天上學,取下紙盒子一看,蝸牛全溜了,上課時間快到了,一時找不到蝸牛,可把我急死了。幸好“菜包子”帶了兩隻蝸牛,送給我一隻小的,花花的殼,特別可愛。
莫老師大步走進教室,依然帶著淺淺的笑,手裏拿了一個圓形拉尺:“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
“拉尺。”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
“你們想讓這個拉尺有所變化嗎?”莫老師神秘莫測地問。
“想!”同學們興奮地回答。
“想把它變成什麼?”莫老師表現出一副心中有數的樣子。
“變成,變成……蝸牛!”有同學說。
“對,蝸牛!”更多同學附和。
“蝸牛,蝸牛……”同學們歡快地叫著。
“好,蝸牛就蝸牛!請看!”莫老師一甩手,再攤開,拉尺不見了,手心出現一隻淡黃色的“小寶塔”蝸牛。
“哇!真棒!”同學們齊聲喝彩。
莫老師把“小寶塔”放在一張硬紙板上,手托“小寶塔”意氣風發地在班上巡回一圈。我站起來看,咦,像天線一樣的四隻觸角豎了起來。我上網查過資料,知道後麵兩隻長觸角的上端有兩隻眼睛。蝸牛的頭慢慢地探了出來。
莫老師走到我跟前,我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蝸牛,蝸牛露出了大半個身子。
莫老師向前走去。我趕緊看我書桌裏的小花蝸牛,哈,小花蝸牛的身子全伸出來了,身子比背上背的陀螺房子還大,正在慢慢爬呢。我把它放在桌麵上,用手一碰長觸角,觸角縮回去又伸展開來,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若隱若現的線,網上說這是蝸牛分泌的黏液,有了這種黏液,即使走在刀刃上,蝸牛也不會受傷。
我們按莫老師的要求,按次序給自己的蝸牛編了號,把編號寫在蝸牛殼上。
“帶上自己的蝸牛,到樓下操場集合,進行全班蝸牛短跑大賽。”莫老師高高地托起自己的“小寶塔”蝸牛說。
我們沿操場邊站成長長的、整齊的一排。莫老師在我們腳下畫了一條線,算是起跑線,前麵不遠處是跑道的線,算是終點線。誰的蝸牛先跑到終點線誰贏。
莫老師站在第一個,我一心想跟莫老師變戲法變出的“小寶塔”蝸牛比比誰的蝸牛跑得快,使勁兒擠在莫老師身邊。“北極熊”推我一下:“擠啥擠?去!去!”
我不甘示弱地推他一下,人高馬大的“北極熊”巋然不動。
我不再理睬“北極熊”,擺好我的蝸牛,按住蝸牛的背不讓它跑,等著老師發令。
莫老師一聲“開始”,我們一齊放開手指,我的小花蝸牛好像和我熟了,伸出觸角開始爬。
莫老師的“小寶塔”蝸牛可能被魔術變暈了,這時像矗在地上的鐵塔,任憑莫老師怎麼喚它,它就是不動。“北極熊”的白色蝸牛背著圓錐形房子掉頭往回跑,“北極熊”聲嘶力竭地喊:“快掉頭!快掉頭!你想得負分呀!你想被罰呀!”蝸牛就是不回頭,一路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