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同學:因為智力比較好,他就覺得有些題反正自己都會了,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就省略了過程,隻寫出一個答案。至於具體是怎麼算出來的,步驟是怎麼樣的,他們不管,也懶得寫,隻重結果不重過程。這樣做的後果是,他們在做題的時候,隻要答案對了,就特別高興,但如果答案錯了,因為沒有解題過程,很難看出問題錯在哪一步。
還有的同學,在做題的時候,知道用這種方法,但為什麼用這種方法,就不知道了。
吳楠在學乘法口訣之前,爸爸就教她背一些口訣:一一得二,一二得三,一三得四,二三得五……這是把乘法口訣套在加法上,背完以後做題就快。
畢竟剛開始學習的知識都比較簡單,知道一種方法,把公式往裏一套就可以了,並不去著重研究事物的發展過程,以及過程當中出現的那些規律,應該怎麼研究怎麼分析。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就要探究這些,這就牽扯到能力問題。
這時候,爸爸也意識到這種方法純粹是一種死記硬背,隻有結果沒有過程。於是,他開始引導吳楠重視過程。
一次,全家一起去爬山,但天公不作美,他們剛到山腳下就開始下蒙蒙細雨。一點小雨倒也沒什麼,但考慮到山路陡、滑,為了大家的安全,爸爸還是帶領大家退下山來。大家沒有感受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都一臉沮喪。
這時,爸爸引用作家餘秋雨的話說:“我麼要還曆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不要抱怨天氣不好,導致我們攀不上頂峰,我們應該有另一種想法:那就是攀登的過程才是最值得探討的。一路上的風景,應該早已充實了我們的心情。在冷冰冰的風雨中,化冷為熱的不隻是登上頂峰的決心,也是過程的力量。”
說著說著,大家都笑了,爸爸又借機把話題引到學習上,指出注重解題過程的重要性。聰明的吳楠其實早就心領神會。
如果你也是那種隻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孩子,那就要反複告誡自己,讓自己明白強調過程的重要性。過程一定要搞清楚,它可以慢慢培養你分析事物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很不簡單的。腦子學了知識,形成了一個現成的模式,對比當中你會發現有相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在哪裏,為什麼不同,一步一步推出正確結論,沒必要背一個結果。
小秘密
進森林探險的人往往會在沿途留下一些記號,以防迷路了又找不到回去的路。重視解題的過程,寫清解題的步驟,道理是一樣的。這樣做,不僅僅是因為考試時候的論述題、應用題,沒有過程光有結果不給分數,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根據過程,一步步去尋找出錯的地方,從而快速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