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此提供給大家的《精神分析引論》一書,其目的決不在於與現存的那些對本領域知識的總體描述〔如,赫奇曼(1913)、普菲斯特(1913)、卡普蘭(1914)、瑞格斯和海森那德(1914)、以及梅耶(1915)〕媲美,而是對我在兩個冬季學期(1915/1916和1916/1917)所作的演講的忠實再現。在當時,前來聽我演講的既有醫生、也有外行;既有男性,也有女性。

本書可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特色之處在於它得以產生的種種情形。對書中內容的表述,我根本不能保持一般科學論文所具有的那種冷靜。相反,我不得不致力於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使之能保持兩小時之久。為此,我在處理某個特殊的主題時便無可避免地表現出某些重複——例如,某個主題首次提及,可能是因為它關涉到夢的解析;其後它又再次出現,則是因為它與神經症問題相連。以是之故,一些重要的主題(例如,潛意識)在書中並未以專章加以詳盡地討論,而是反複地拾起、放下,待到新的機會出現時,又給予進一步的補充。熟悉精神分析文獻的人將會發現,本《引論》所介紹的有關內容,大多是他們已從其他更為詳盡的文獻中了解到了的。不過,為了圓滿結束、總結這一主題,我也不得不公布迄今尚未發表過的某些方麵(焦慮病因學和癔症性妄想狂)的材料。

弗洛伊德

1919年春於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