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浮躁深植在我們心靈的最深處,我們的人生因浮躁而虛浮乃至膚淺、平庸。
我們常常心不在焉,我們常常坐臥不寧,我們常常沒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們常常計較自己的得失,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我們常常急於成功……我們到底是怎麼了?原因很簡單——我們太浮躁了。
什麼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在短暫的生命之旅中,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
浮躁常常表現為:心浮氣躁,朝三暮四,淺嚐輒止;自尋煩惱,喜怒無常;焦慮不安,患得患失;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既要魚也要熊掌;這山望著那山高,靜不下心來,耐不得寂寞,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從來不肯為一件事傾盡全力,等等。比如看書,書在眼前像夢境一樣淩亂難懂,即使強迫自己看下去,意識也隻是在字麵上一掠而過,什麼也沒記住,心思根本不在書上。也就是說,隻是具備了一個看書的姿態和形式,實際效果其實等於零。浮躁往往會使你煩躁難耐,任何事情都會讓你大動幹戈。好事來了,往往會興奮得難以自製,甚至得意忘形。但如果有壞事光臨,便會立刻墜入痛苦的萬丈深淵,痛不欲生,仿佛世界末日來臨一樣。
是什麼使我們的學習或工作計劃一再擱置?是什麼使我們的遠大理想化為泡影?是什麼使我們的生活雜亂無章?是意識和行為的不能自製。而導致意識和行為不能自製的正是浮躁。被浮躁控製的直接後果便是一事無成。從更深層次去看,浮躁已默默地、不知不覺而又實實在在地支配著我們的行動,滲透在交友、戀愛、婚姻、工作、事業……之中。
做學問也好,辦企業也罷,都來不得半點浮躁。一個人浮躁,結果是個人受損,一個企業浮躁,結果是企業破產。隻有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才不會被浮躁所左右。針對浮躁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失為一句金玉良言。其實,能夠影響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我們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平和沉靜,腳踏實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們所處的世界——車水馬龍、霓紅閃爍、香車美女、別墅洋樓、魚翅燕窩、鮑魚熊掌……在這樣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麵對這一切,人們便不能自已地浮躁起來。似乎我們什麼都想得到,似乎這些在我們心中是最美的。但我們的心靈呢?我們應該讓它安靜下來,還它美麗。
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麵的這個故事。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難看啊。”徒弟說。“等天涼了。”師傅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傅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種。秋風突起,草籽飄舞,“不好,許多草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沒關係,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來也不會發芽。”師傅說,“隨性。”
撒完草籽,幾隻小鳥即來啄食,小和尚又急。“沒關係,草籽本來就多準備了,吃不完。”師傅繼續翻著經書,“隨遇。”
半夜一場大雨,弟子衝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衝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沒抬,“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青苗,一些未播種之院角也泛出綠意,弟子高興得直拍手。師傅站在禪房前,點點頭:“隨喜。”
在這個故事中,徒弟的心態是浮躁的,常常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而師傅的平常心看似隨意,其實卻是洞察了世間玄機後的豁然開朗。
最後請記住: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無論你要獲取幸福快樂,還是要獲取成功,你都必須要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