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盒中紙有歉(1 / 2)

快活不知時日過,這句話放在溫若欣身上就變成了忙碌不知時日過。

自從上次從宮裏頭出來,次日聖旨就到,藥坊就落在定安城最熱鬧的街上,溫若欣掛著當今聖上欽定的名醫這一名頭這件事算是敲定了。

匆匆忙忙數日已逝,恰逢老一輩年過雙十的宮女出宮,這會兒連聘請的人也不愁了,皇帝的聖諭霸道的很,那大筆一揮下,是拎著個人便有用處,看著品行踏實端端正正沒出彩地方也不惹人嫌的人,就恨不得往藥坊裏塞。有些宮女要回家鄉,所以是以顧不得當事,皇帝自是沒有強人所難。

而剩下的那些為數不多不求回鄉隻求安身之所的宮女,則美其名曰,“安顧朕之子民,積福亦可頤養天年。”

留下來的屈指一數不過寥寥十二個,遇到溫若欣像是看到主子一樣即刻就跪下了,動作語言整齊劃一,尚不待溫若欣在心裏默默感歎宮裏頭規矩之嚴,這十二個宮女沒求落葉歸根,想著要在此終老一生,即刻求著溫若欣賜名。

溫若欣那時卻是穿這一身白色麻質裙裾,準確的來說是嫌累贅而被一剪子裁了裙角的衣裾,廣袖挽起,發絲綰起,一手執醫書一手握筆杆,一張俏臉也未施粉黛,雖有著清麗的美,但近乎墨黑的眼圈還是深深打破了超脫凡塵一說,更何況還添上了明顯驚愕的表情。總的來說即便不算狼狽,也談不上有醫者那仙風道骨淡雅灑脫的氣概了。

麵前一跪就是十二個,那畫麵怎麼想怎麼看都是詭異二字。

隻好放下書筆,急急拉下衣袖,倉皇地瞥了幾眼衣角,幹笑著退到案後,點頭以表答應。

藥坊裏諸位相見時溫若欣這坊主可穿的比丫頭還丫頭,相處久了才知道,她不止在埋首案前這麼穿,她是能這麼穿的時候就盡量這麼穿。

要是單憑衣著去尋著她,除了認錯還是認錯。雖說之前也硬是被送了幾匹雲錦做裳裾,說到底溫若欣終是挺不屑這般做法的,坊門還沒開,一身行頭卻先辦起來了,早早沾染了富貴人家的銅臭味實為不妥。雲錦緞置著置著不久後就壓箱底去了,現在穿著簡潔利落的衣物可比著裝講究著要自在的多。

頭幾日溫若欣開始了一個個篩選,最後定了個巧言令色會看人臉色的姑娘當了掌櫃,三個機敏能幹又識字的負責抓藥,兩個踏實的打下手,六個善理的則是在後院廚房廂房裏幹活。

經過四五天,也沒見得皇帝派什麼官下來巡查,倒讓原本兢兢業業顫顫巍巍的宮女放下了心。藥房的氛圍一下變得熱絡輕鬆起來,沒有愁眉苦臉,各司其職的一眾宮女樂得其所。

藥坊一直沒有上牌匾,開始還無人問津,樂得清閑,直至有一日突然就來了一群人,陣仗可謂是一個大字,眾人手中抬著一塊蓋著紅布不知何物的東西,頭首宦官笑的張揚,伸出蘭花指兒這麼一揮,紅布緩緩掀開,赫然是一塊匾,金漆紅木,洋洋灑灑落款乃朱砂玉璽印,——天下藥坊。

還沒等眾人震驚,頭首宦官這蘭花指兒又是一揮,聖旨握手間,尖喉利嗓傳得老遠,“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君太醫首徒溫若欣救治九皇子有功,而其女子身份斐然,規矩不可破,不得入宮為朕效勞,朕心煞為欣賞其落落大方,為醫者一片仁心,有妙手回春之效,苦思冥想下終是豁然,特,禦賜其藥坊一座。朕親自提筆天下藥坊,意求普天之下,朕的子民皆可到此處求醫,感皇恩之浩蕩''欽此——”

人聲鼎沸的同時,溫若欣總覺得自己落入了個大圈,前有狼後有虎頭上還套個大帽子。

不論何等身份都可來求醫是自然。

可這些話分明就是在說這叫溫若欣的,投胎投錯了身,倘若她投成男兒身那就應該來要伺候朕,怎麼也輪不到你們,現在朕大發慈悲讓你們這些平民百姓享受宮中禦醫的醫治,還不快謝恩?

彎腰俯地接了旨意,暗自腹誹著語氣裏滿滿的位居高堂的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