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在人的一生中,最放不下的要算麵子問題。因此,在說服別人時,一定要考慮到對方的尊嚴,照顧好對方的麵子,這樣才能使說服更有效。
根據對方的身份和地位說適當的話
在說服別人時,一定要認清對方的身份和地位,說與他們的身份相符的話。你顧全了對方的臉麵,實際上就是說對了話,讓對方對你懷有好感,那麼,離你的目的也就不遠了。
在說服別人時,一定要分清場合和對象,並根據對方身份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語言。同樣的內容,換用不同的語句,就會得出不同的效果。因此,根據人的身份和地位來掌握說話的分寸非常重要。在你試圖讓對方接受自己的建議時,一定要照顧好對方的臉麵,挑對方喜歡聽的話說。這樣,在你取悅了對方的同時,實際上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從前與他相交的一班苦朋友,紛紛前來投奔。
一天,一個窮困的朋友求見朱元璋。一見朱元璋著龍袍、坐龍椅,高高在上,他嚇得連忙跪在地上,悲悲切切地說:“我主萬歲!您還記得以前的事嗎?那時,我們都是給人看牛的。有一天,我們在蘆花叢裏,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裏煮著吃,還沒煮熟,大家都搶著吃,結果把罐子都給打破了,豆子都滾在了地上,湯也流得到處都是。你隻顧著從地上抓豆子吃,不小心連紅葉草的葉子也吞進了嘴裏。葉子堵在喉嚨裏,苦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把青菜葉子放在手上拍一拍,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進肚子裏去了……”
朱元璋越聽越惱火:想我堂堂皇上,萬人之上,尊貴無比,而你卻不住地提以前見不得人的醜事,你讓我的臉往哪裏擱呀。誰知,地下跪的這位沒看出來,搬出了更多以前的事情,想跟皇上套近乎。
這讓朱元璋忍無可忍,沒等他說完,朱元璋就大喊:“來人呀,推出去,斬首。”
可是,他的另一個窮朋友求見,說的是同一件事,不僅沒有被殺頭,還得到了高官厚爵。
這位朋友見到了朱元璋,跪下說:“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他這麼一說,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回想起以前的一些事,當時是苦了點,不過大家在一起挺開心的。因此,立刻封了這位朋友做了個不小的官。
同樣是朱元璋的窮苦朋友,同樣來朝敘舊,一個得到了高官厚爵,一個卻落得個身首異處。歸其原因,是因為第一個朋友太不會說話了,以前都是放牛娃,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而現在朱元璋已經是皇帝了,怎麼可以再不顧他的身份地位呢?而第二個朋友就比較乖巧,很知道該怎樣說話才能顧全朱元璋的臉麵,於是,平平常常的一件小事,在他說來,好像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一樣,朱元璋一聽,自然非常高興,也就會答應他的要求。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在說服別人時,一定要認清對方的身份和地位,說與他們的身份相符的話。你顧全了對方的臉麵,實際上就是說對了話,讓對方對你懷有好感,那麼,離你的目的也就不遠了。
以禮貌的話語提出自己的請求
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摩擦,都是由於一方說話不注意禮貌引起的。從小,我們就被父母和老師教育要有禮貌,不可惡語傷人,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會忘記這些教導,隨口說出一些讓人覺得受到侮辱的話,破壞了人們之間的關係。
說話有禮貌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對方有一種受到尊重的感覺,覺得心裏很舒服,從而就會樂意接受你的建議,並順理成章地也會尊重你這個人。有句俗話說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兩個人到曼哈頓出差,其中一個看到了馬路對麵有個賣報紙的小攤,就想過去買份報紙,便讓他的朋友在那裏等他。接過報紙後,他發現自己沒帶零錢,隻好遞過一張十美元的鈔票,對賣報紙的小販說:“找錢吧。”
小販一聽很不樂意,對他說:“先生,我來上班可不是給人找零錢的。”
當然,這人沒有買到報紙,悻悻地回到了馬路對麵。這時,他的朋友安慰道:“不用急,你在這兒等著,我過去試試。”
朋友來到報攤前,遞過同樣的十美元鈔票,對小販說:“先生,對不起,不知您是不是願意幫我個忙?我是外地來的,想買份報紙,可是身上沒有零錢,你看能不能幫我把這十元錢換開。”
小販聽了他的話,順手抓起了一份報紙,遞給他說:“拿去看吧,這次不用付錢了,等以後你有了零錢,再給我就是了。”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說服對象,一個人失敗了,而另一個人卻幹得非常漂亮(一分錢不花,不僅得到了報紙,還讓小販心裏非常高興)。後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就是他懂得禮貌對人,幾句話把小販的心裏說得暖洋洋的,於是,免費送給他一份報紙。
所以說,在求人辦事時,一定要禮貌,要把人的心說暖。你說話有禮貌,就是對人的尊重,而隻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因為你滿足了對方的“被人尊重”的心理,就會使別人對你懷有好感,從而也會尊重你的建議,接受你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