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如何注意網絡陷阱(1 / 1)

網絡是開放的,但網上交往又是平等、自由和虛擬的。於是,一些不法分子或別有用心的人乘虛而入,利用虛擬掩護,從事違法亂紀活動。另外,因為網絡是開放的、自由的,使得網上的非正當行為得不到有效管理。

所以,有沒有危險隻能依靠自己的判斷力。青少年交往經驗不足,進入缺少成年人保護的網絡環境後容易遭受侵害,正如美國一名罪犯在法庭上承認的:“對沒有成年人監護的青少年來說,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

2002年2月24日晚上,上海“網蟲”錢某終於見到了網上聊天認識的女網友“仇某”。然而,兩人散步至一處花店附近時,突然冒出4名手持剪刀的青年男子。毫無準備的錢某不僅遭到一陣毆打,身上僅有的一部手機和300元人民幣也被搶走。

3天以後,案情大白,犯罪嫌疑人裘某正是那位自稱“仇某”的女網友。原來,兩人在網上認識以後,錢某經常出言不遜,裘某萌發報複念頭,遂找到以前的男友搶劫錢某財物。

青少年網上交往中所遭遇的侵害行為主要有人身侵犯、隱私權與情感侵犯、網絡垃圾及網上人身攻擊等,而且青少年過度沉溺於網上交往還會對身心健康造成損害。所以,廣大青少年上網時一定要謹防陷阱並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小招數。

網上交往給青少年帶來的人身侵犯是利用網絡獲得青少年個人資料後,在現實中對其實施人身侵害的行為。

有不少青少年上網聊天,是因為他們覺得在網上說話很自由,不像在學校裏和老師同學說話那麼緊張,而且能夠和陌生人交流,也很有趣。所以,他們很喜歡在網上與陌生人聊天。純真的孩子們可能並不知道,在網上的閑聊,也許會使自己受到傷害。

據新加坡有關媒體報道,有名女中學生在網絡中認識了一位男士,並被其吸引,但當女學生按照約定去赴約的時候,等待她的卻是無情的強暴。

2002年3月,北京兩名不足20歲的少年把一名女網友約出,殘忍地將其殺害並實行搶劫。國外有報道說,有的網絡騙子在聊天中,騙取孩子和其家庭的資料,以便從事欺騙、敲詐、綁架等不法活動。

雖然並不是每個上網的人都會遇上這些事情,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就像防火防盜一樣,稍有大意,便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我們上網時,特別是遇上網友要求見麵時,要慎重考慮,多加分析。以下便是遇到這種情況的一些小招數。

(1)不用真實姓名聊天,在網上不輕易告訴他人自己的年齡、學校、家庭住址、家庭電話。

(2)提防刨根問底的網友,特別是喜歡打聽自己家庭情況、索要照片的網友。假如對方一直窮追猛打,可以明確地回應:我不喜歡別人太多了解自己的隱私。

(3)多與家長交流、談心,讓家長了解自己的上網情況。雖然沒有必要把任何事情都跟家長彙報,但至少要讓家長了解我們的交友情況。畢竟父母的閱曆比我們豐富,分析事情也比我們全麵。這樣還可以促進感情交流,一旦出了事,追查起來也比較容易。除了家長,我們還可以與同學、老師等信得過的人交流自己的上網情況。

(4)不要輕易答應與網友見麵。如果要去,事先征求家長的意見。

(5)與網友約會的地點一定要選擇人多的地方,最好由自己決定。約會途中不要答應網友到人少、不熟悉的地方。就算與對方已有多次約會也不要放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