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大草原的主人(1)(2 / 3)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問話,卻讓董建國的心裏撒下了希望的火種。在他以後做送奶員期間,做得極其投入,也極其認真。有一位客戶要求每天早晨5點半把奶送到,因為他女兒6點上學,送晚了怕耽擱女兒上學,送早了按門鈴怕影響孩子睡眠。於是董建國每天在5點半之前就趕到這個客戶家的樓前,盯著手表等,留出1分鍾的上樓時間,5點半準時按響門鈴。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風雨無阻。董建國周到細致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普遍好感和信任。有的拉他進屋吃飯,有的往他手裏塞水果,有的幹脆把續訂奶的錢直接放到奶箱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這支送奶員的隊伍裏,董建國的工資始終名列前茅,從送奶員升到班長,最終成為一站之長。董建國也沒有想到自己對於這個工作竟能幹得如此得心應手,一種久違的自豪感、成就感在他年輕的胸間久久湧動。

有人問他,你怎麼能一直堅持到現在呢?他想了想說:“因為我發現這份工作很適合我,無論是‘鐵飯碗’還是‘泥飯碗’,適合自己幹的就是最好的飯碗。”

的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隻有我們去適應所在的環境,跟上時代的潮流,才不會被時代給淘汰。事實上,在現代社會裏,也隻有競爭才能讓我們永葆活力,不斷向前發展。如果我們生存在一個毫無競爭壓力的“溫室”中,我們的意誌也最終會在安逸中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掉,從而失去自己的思想和活力。

當然,我們也應當明白天才並不是天生的強者,他們的競爭意識與自我創新能力並非是與生俱來的,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弱小就不敢參與競爭,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

作為社會中的成員,我們必須學會麵對挑戰,學會在壓力和競爭麵前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根據問題的發展使自身做出正確的變化和調整。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是工作中的大忌,我們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懂得創新,隻有這樣自己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在工作生活中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

無論做什麼事,結果無非有兩種,勝利或是失敗,但即使是失敗,過程也是一種美,至少你體驗了失敗的心寒,至少在下一次機會來臨之前,你會為下一個過程更加努力打拚。

縱觀社會現實,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境況、富貴貧賤的因素,始終脫離不了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原則。因此,適應社會、適應環境就會成為一個人行為的導向。因為適者才能發展,不適者就將被淘汰。競爭生活的人都按適者生存的原則行事,於是一個社會衡量人成敗的準則,就決定了人們的發展方向。

2.要生存,就要先認清環境

在認識生存環境方麵,狼是我們人類的“老師”。人矣在某些時候常常缺乏自知之明。不論如何,那些不能認清環境的人最終都將嚐到自己種下的苦果。

狼族是一個擁有非凡智慧的種群,它們能認清自己所處的生存環境,在環境有利於自身生存發展的情況下,能夠居安思危,積極進取,以防止安逸的生活消磨鬥誌;在環境不利於生存發展的情況下,善於把當前的具體情況與自身實際相結合,進而積極主動地去改變它,使其適應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在西班牙山地,生活著一群特殊的狼,主要以捕捉岩羊為生。所謂岩羊,是指長期生活在岩石地帶的羊。在這個十分荒蕪的地帶,狼恐怕隻能把岩羊當成唯一的獵物。但岩羊身體靈活,善於攀登,不易被捕食,狼便三天兩頭餓得饑腸轆轆,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但狼很快意識到了生存的危機正在逼近,於是苦練攀登本領,以捕捉賴以生存的獵物——岩羊。

為了捕到獵物,狼必須下苦功練習攀登。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鍛煉,狼終於能在岩石叢中穿梭自如,捕捉岩羊也手到擒來。此後,狼族便把捕捉岩羊的本領世代相傳,改變了岩石叢妨礙它們捕食的狀況,能輕而易舉地捕到岩羊。

在認識生存環境方麵,狼是我們人類的“老師”。人類在某些時候常常缺乏自知之明。例如,有的人雖認清了生存環境,卻因安於現狀而佯裝視而不見,自欺欺人;也有些人活得渾渾噩噩,竟連自己處於哪種環境都意識不到;或者是雖置身於不利於自己成長的環境中,卻意識不到危機正在逼近,不能及時改變現狀。不論如何,那些不能認清環境的人最終都將嚐到自己種下的苦果。

在美國唐人街上,一家中國四川菜館整天忙得不亦樂乎,生意顯得格外興隆。中國人喜歡到這裏吃上一口家鄉的川菜,而更多的外國客人對中餐也情有獨鍾,懷著極高的興致接踵而來。看來,在國外開一家中國四川菜館的確是一條發家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