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農產品市場在哪裏(1 / 3)

要想將農產品賣出去,就必須弄清農產品市場在哪裏,這個市場到底誰說了算?農產品賣給誰?在賣產品的過程中要經過什麼樣的過程?怎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場信息,緊跟市場潮流,運用更好的辦法攻占市場?本部分會一一作出解答。

農產品市場是什麼?

一般來說,農產品市場就是農產品交換的場所。農民生產出的農產品要在一定場所(如農貿市場、超市)銷售,才能實現產品的價值,消費者要在此場所購買商品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在營銷產品時,要明確產品所銷往的地區,以及在何處銷售最為有利,同時場所的地理位置、運輸條件、運輸成本以及購物環境等就成為營銷必須考慮的問題。

人們常說“這種產品的市場很大”,或者說“這種產品沒有市場”,都是指購買者數量的多少。對農產品經營者來說,確定自己產品的市場需求總量、構成、分布、購買力情況,乃至購買者的喜好、購買想法等,對於有效開展營銷都非常重要。同時,農產品市場也是農產品交換的全過程,要關注農產品交易的全部過程,包括買賣前的調查、買賣中的談判、買賣後的服務及關係維護等,而不是簡單的一錘子買賣,就老死不相往來。

什麼市場我說了算?什麼市場他說了算?

從商品供求關係的角度來看,市場是由買主和賣主所組成的。供求雙方在市場上表現出來的相對強度,使市場分為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

買方市場是指在買方力量的指導下運行的市場,通常說“他說了算”。其特征是:市場上賣的人多,買的人少,買方在市場上有較大的選擇餘地,買方的需求決定著賣方經營活動的發展和變化。

賣方市場是指在賣方力量的指導下運行的市場,通常說“我說了算”。其特征是:市場上賣的人少,買的人多,市場由賣方主宰,生產者生產和銷售什麼,消費者就隻能購買和消費什麼。

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應去尋找“我說了算”的市場。

沒有不好的市場,隻有不好的產品。

農產品市場有什麼特征?

農產品市場具有與工業品市場不同的特征。

一是農產品市場交易的產品具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雙重性質,一方麵可直接供消費滿足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麵也可作為生產的原料滿足生產的需要。

二是農產品市場具有供給的季節性和周期性。

三是農產品市場風險比較大。農產品是具有生命的產品,在運輸、儲存、銷售中會發生腐爛、黴變和病蟲害,極易造成損失。

四是農產品市場具有地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多為小而分散的市場,批發市場一般分布在大中城市、交通樞紐地帶。農產品生產分散在千家萬戶,在集中交易時具有地域性特點。

如何獲得農產品市場預警信息?

為提高農產品市場透明度,發揮好信息引導生產與市場的作用,農業部於2007年建立了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信息月度發布製度,服務廣大農民和消費者。同時深入實施“金農”工程、“三電合一”工程和農村信息化示範工程,加強農業信息服務。“金農”工程構建了農業監測預警係統、農產品和生產資料市場監管信息係統、農村市場與科技信息服務係統3個應用係統,整合國內、國際農業信息資源,形成延伸到縣鄉的全國農村信息服務網絡。“三電合一”工程綜合利用電視、電話、電腦等信息載體,開展信息服務。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方便廣大農民群眾投訴舉報以及更便捷地為社會公眾提供“三農”信息服務,農業部被核配了“12316”作為全國農業係統公益服務統一專用號碼。

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者)要選擇什麼樣的市場營銷觀念?

市場營銷觀念是指導經營活動的觀點、態度和思維方法,其核心是如何對待顧客。一般認為有5種觀念。

(1)生產觀念生產什麼,我們就銷售什麼。

(2)產品觀念好產品定能賣個好價錢;好產品一定有人要;好酒不怕巷子深。

(3)銷售(舊推銷)觀念如何把堆積如山的產品銷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