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上,這哥們信口開河,把自己一路上看到的聽到的都添油加醋地吹噓了一遍。大夥兒問他,你這走南闖北的,見多識廣,快跟我們說說,當今天下,都有哪些個英雄人物?
那人喝一口酒,站起身來,醉醺醺地說:“要說英雄人物,倒還真不少。但是我最佩服的,還是魏國公子無忌。此人雅號信陵君,萬裏挑一的天下賢才!為人特別仗義,不管南來的北往的,隻要從他那地盤過,都能有碗飯吃。而且他的府上門客有三千,個個身懷絕技。誰要是投奔了他,能在他門下做個門客,就相當有出息了!我就佩服他!”
眾人聽了都不以為意,接著喝酒去了,隻有劉邦把這事記在了心裏。
過了幾天,劉邦就跟大家告別,一路西行到大梁,想到信陵君門下做個門客。結果到了大梁,卻被告知,信陵君已經死了,信陵君以前的門客張耳現在在招門客。於是他就投到了張耳門下。不久之後,魏國被秦國所滅,張耳成為了秦國的通緝犯,亡命天涯,門客都散去了,劉邦無奈之下,隻好回到了沛縣。
回到家鄉之後,劉邦靠著在外麵積累的一些混社會的經驗,找到了一個差事-泗水亭亭長。
這個官實在是小得不起眼。他隻能管十裏地之內的事情,十裏之外就是職權範圍之外。
放到現在,亭長也就是個村治保主任,絕不是一些人所說的派出所所長。比所長還要低一級。但大小是個官,好歹都算是吃皇糧的公務員了。級別雖小,待遇雖少,總算跨入了當官的行列,能跟當地的大小官員同席喝酒打交道了。
混到官員群體裏麵,劉邦立馬表現出自己非凡的拉攏人的天賦,把一個“混”字表現得淋漓盡致,很快就和小權貴們打成一片。
這一年,劉邦三十五歲。
一個男人,到了這個年齡,還沒有娶到媳婦,無兒無女無家業,雖然有正式的工作,但那點工資還不夠喝酒用,可以說,這樣的男人,也隻能用一事無成來形容了。
按照常理推測,他的一生,基本也就這樣了。在最適合幹事業的年齡,在最身強力壯的時候,他把時光都揮霍掉了。那麼,不出意外的話,他的人生將會在悲劇中度過。晚年淒涼,無人侍奉茶飯,死後無人披麻戴孝,每逢清明,也不會有人來端一碗飯放在他的墳前,生前身後,皆是狼狽不堪。當其他人偶爾談起這人的時候,會說,這是一個流氓混混失敗的一生。如果碰巧有小孩子在場,還會當作反麵教材,用以警告下一代,不要向他學習,這就是流氓的下場。
但是,劉邦不是這樣。因為他總是不走尋常路,總是在平淡無奇、一籌莫展的時候,製造機遇。
還因為,他是一個有雄心壯誌的人。
作為亭長,劉邦的一部分工作是押解役夫到鹹陽服役。有一次,劉邦剛到鹹陽,就碰見了秦始皇的車駕出巡。劉邦看那車駕十分氣派,威儀萬千,十分羨慕,盯著車駕看了半天,喟然長歎:“唉,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啊!”
這句話,看似平凡,其實很不簡單。因為它絕不是劉邦在這一瞬間產生的一個感悟,而是他隱藏多年的心聲。在這個中年男子的心裏,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要做一番大事業。他不甘心在家裏做一個農民,這從他千裏迢迢奔赴大梁就可以看出。因此,當他看到秦始皇的天子氣象的時候,他立馬為自己的夢想找到了一個投影,是的,一直以來,他就是想成為一個這樣的人。
因此,他脫口而出了這句話。
據史料記載,說過類似這種話的,總共隻有兩個人-還有一個叫項羽。而這兩個有雄心壯誌的人,未來將一爭天下。
不論何時,這個世界,都隻屬於有夢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