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出身於草莽之中,以布衣之身起義反抗暴秦。他不是貴族,沒有背景,沒有依靠,兵馬錢糧等造反的所有資本都是他自己努力掙來的。他曆經磨難,多次與死亡擦肩,多次將積累的資本賠的精光,但是卻毫不氣餒,屢敗屢戰。他頑強又多變的性格讓他一直堅持到了最後,秦王朝、項羽、六國貴族諸侯、韓信、英布等人都是當世很厲害的角色,各個勢力都很強大,但他們最終都敗了,敗在劉邦的手裏。在那血雨腥風的歲月裏,劉邦靠自己獨特的生存智慧,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敵人,最終走上帝位。從勵誌角度看,劉邦無疑是一個好榜樣。
當然,對呂雉來說,他不是個好丈夫;對劉盈來說,他不是個好父親。但對劉氏後代子孫來說,他是個好祖宗。在帝製時代,是劉邦給了他們榮華富貴、權勢地位!
巍巍大漢四百年的基業由劉邦一手締造!
嚴格來說,漢朝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這個王朝奠定了中國主要思想基礎,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並設立了各種製度;我們民族叫漢族,使用的文字叫漢字。中國內部從此再也沒有什麼秦國人、楚國人、齊國人等之分,而是統稱為漢人,並一直延續到現在。中國人真正開始屹立於世界也是從劉邦開創的大漢王朝開始的。
在同一時代,在亞歐大陸的兩端,一個大漢帝國,一個羅馬帝國,分別創造兩種不同的燦爛文化,舉世矚目!漢朝的文化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劉邦的後人漢武帝不但直接將匈奴趕出了他們的勢力範圍,還間接地把羅馬帝國給摧毀了,由此可見羅馬帝國與大漢帝國之間的差距。
這一切都源於劉邦這個人,源自當年沛縣村子裏的那個不事生產、不務正業的小混混。兩千多年來,人們對他的爭論始終都沒停止過,有人說他是厚黑學的鼻祖,有人說他是一代英雄豪傑。這些爭論到了將來也不會停止。
但對曆史來說,他什麼都不是,他就是個皇帝。曆史將這一沉重的使命交給這樣一個流氓來承擔,結果他不辱使命,擔起來了,而且擔得還很不錯。換做別的王侯將相,做得未必有他好。
這就是他的獨到之處。
而且從他臨死前對身後事的安排來看,他有著非凡的洞察力和識人之能。後來的曆史一一驗證了他的猜測。呂氏果然專權,周勃果然安了劉氏天下。
僅憑這一點,就足以笑傲群雄。
所以,千載之下,我們該給他一個什麼樣的評價呢?
真正的答案是,我們不該給他任何評價。因為一個聰明的人,是最看得清自己的人。最好的評價,是他的自評。
因此,當我提起筆,想要給這位帝王蓋棺定論時,我的耳邊響起了兩千多年前的一聲斷喝:
“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豈非天命乎!”
是的,他順應天命,乘勢而起,誅滅暴秦,圖王霸業,開創盛世。
但作為一個成功者,他把這些都歸為天命。因為他很清楚,這一切豐功偉績都離不開天命-也就是時勢-的支持。沒有了時勢,沒有了風雲際會,劉邦很可能一輩子就是個小混混。
是時勢成就了他的一切!
因此帝王將相,千秋偉業,都可換作一句話:時勢造英雄。
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