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冷靜沉著,敏捷反譏(1 / 1)

反譏又稱作反唇相譏,是人類受攻擊時的本能反應。在受到別人無禮的譏笑的時候,有必要進行反譏。反譏是一種快速反應的智慧,是一種急智。它表現為:受攻時保持冷靜,冷靜中敏捷反擊,反擊時一劍封喉。關於反譏,最有名的故事是:一次丘吉爾的政治對手阿斯特夫人對他說:“如果你是我丈夫,我會把毒藥放進你的咖啡裏。”丘吉爾馬上接一句:“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就毫不猶豫地把毒藥喝下去。”

讓我們再來看下麵的幾則小故事。

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穿著很簡樸。有一天,他戴著破帽子在街上走。有個路人譏笑他:“你腦袋上邊的那個玩意是什麼?能算是帽子嗎?”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邊的那個玩意是什麼?能算是腦袋嗎?”

英國大作家蕭伯納身體瘦長。在某次晚宴上,一個肥胖的富翁嘲笑他說:“哈羅,蕭伯納先生!一見到你,我就知道目前世界上正鬧饑荒。”蕭伯納迎頭痛擊:“先生,我一見到你,就知道世界上鬧饑荒的原因。”

詩人普希金年輕時一次在彼得堡參加一個公爵的家庭舞會時,看到了一位美貌的小姐,於是上去邀舞,可不成想這小姐傲慢他說:“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而反應迅捷的普希金則馬上說:“對不起,我親愛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正懷著孩子。”說完,他很有禮貌地鞠了一個躬後離開了,而這位漂亮的小姐卻無言以對、麵色緋紅。

有個朝中官員為譏笑屢試不中的儒生宋濟,故意問他:“這幾天穿白袍(未作官的人穿的服裝)的人為什麼特別忙忙碌碌呢?”

宋濟答道:“大概是由於穿紅袍和穿紫袍的大官們忙忙碌碌的風氣造成的吧。”

德國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在那個排猶的社會裏,常常遭到無禮的攻擊。在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塔希提島上既沒有猶太人,也沒有驢子。”

把驢子和猶太人相提並論,顯然是想侮辱海涅。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要是我們一起到塔希提島去,就完全可以彌補這個缺陷了。”

看了上述幾則語言小故事,我們總有一種酣暢銳利、痛快淋漓的感覺。這種感覺來自於故事所蘊含的一個共同點,即適時地采用了反唇相譏的戰術。這種戰術是在受到語言攻擊的情況下及時、巧妙地利用對方講話內容中的漏洞,或套用對方的進攻套路,或借用對方的某些語句,借助比喻、誇張、反語等修辭手法,來反戈一擊,以揭露醜惡,戲弄無知,回擊惡意的挑釁,解脫自身的窘境。這種戰術最能體現人的機敏和語言的彈性,是智者們盡情點綴自己才華和風采的最美麗的語言花朵。

那麼,在受到別人無理的譏笑的時候,應該怎樣反譏,才能使得對方覺得理虧、詞窮、無言以對呢?

麵子學大師說,在反唇相譏的過程中,出手要幹淨利落,一摑一掌血,一鞭子一條痕。打就打到對方的痛處,絕不能隔靴搔癢,拖泥帶水,不能說了半天,還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在反譏時,打擊點要準,一下擊中要害;反擊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反譏時采取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策略,是反譏術的最佳方案。此外,在反譏時不宜鋒芒太露。有時,旁敲側擊,指桑罵槐。反而更見力量,它使對方無辮子可抓,隻得打掉了門牙往肚子裏吞,在心中暗暗叫苦。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冷靜沉著,不要激動,要控製情緒。這個時候的心境平和對反擊對方有重要作用:一個是表現自己的涵養與氣量,二是能夠冷靜地考慮對策,隻有平靜情緒,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人都弄糊塗了,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來。

感悟

為人不可囿於寬厚,而應學會對他人的無禮攻擊、吹毛求疵、嘲笑挖苦等以牙還牙,反唇相譏。反譏能讓攻擊者自食其果。但是在反譏的過程中,一定要冷靜沉著,這樣才能反應敏捷,一擊即中要害,使對方一下子就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