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性格解析32(3 / 3)

據日本入國管理局統計:2009年底持有中國護照的在日中國人有68萬人,預計到2010年年底在日中國人的人數將達到85萬人。在日僑華人成為日本社會裏“第一大外國人族群”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另外,中國遊客的數量也在飛速增長,日本政府提出了達到600萬的目標。不論從人口基數上還是發展潛力上,中國人的購買力對日本的經濟都有重要意義。

在這一大背景下,中日應該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共同講求未來的良性發展。作為亞洲合作的龍頭,中日攜手不僅對彼此有利,還能助推亞洲貿易流通便利化。

當前,日元的飆升給日本的出口和日本的經濟複蘇帶來很大困難,並引發了股市下跌、通貨緊縮等一係列連鎖反應。但日本國內市場基本飽和,短時間擴大內需並不現實。所以,日本政府還是應該把發展經濟立足於擴大亞洲出口、特別是中國市場上。

而目前中國也正在進行產業升級,正從先前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向技術、資本密集型過渡。而日本的資本和先進技術正是中國所需要的。作為製造業強國,日本在節能環保、綠色能源領域優勢明顯,風力發電、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太陽能電池等技術更是全球領先。

中方一直希望日方放寬在日本先進技術的出口限製。但日本希望占領產業鏈高端,因此在高新技術出口方麵比較保守。但由於擴大對華出口的需要,日方這一政策開始有所鬆動。2010年以來,“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態工業園區”、天津“中日合作低碳經濟示範區”等合作示範項目的都在順利推進。

日本對中國的定位應有所改變,從先前單純的生產基地轉變為消費市場與生產基地兼而有之,這不僅利於擴大日本出口,也有利於中國引進先進技術,真正做到彼此互補互利共贏。

2010年8月28日,在第三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中,中方希望兩國進一步加強東亞財金合作,如期實現2012年完成中日韓自貿區官產學聯合研究目標,共同推進東亞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日方要求中方放寬稀土出口限製。

法國《費加羅報》在一篇題為《東京和北京:一種雙贏的競爭》的文章指出,中日首先是互利共贏的夥伴,其次才是競爭對手。

當前,日本對華投資逐年增多,2010年1月至7月累積投資已達24億美元。中日兩國經貿關係正逐漸進入良性軌道。

目前,中國將啟動“十二五”規劃編製,而日本製訂了今後十年的經濟增長戰略。中日如果能夠做好彼此戰略對接,發揮各自優勢,才能在合作中實現互利雙贏。

調查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中國比日本對美國更重要。

未來,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會到中國投資,這就是建設和諧世界的堅實的基礎。

未來,主導世界的將是“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共生文化,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2010年,日本和韓國在幕後老板美國的支持下,不斷向中國和朝鮮發起挑釁,甚至擺出一副不惜發起戰爭的架勢,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受到嚴重的威脅。

但是中國人民不害怕戰爭。中國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各國間和諧相處,共建和諧世界,同時也會做好一切準備,通過外交斡旋和軍事準備,平息衝突,應對威脅。

日本人的經驗教訓啟示我們:中國要強大,隻有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不過,中國必須先要做到內和,然後才能做到外和。

無數的曆史證實,當一家內父子不和、兄弟不和時,就會招來外部的欺辱。當一國內部不和時,外患常常隨之而來。

19世紀、20世紀世界列強入侵中國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內部保守專製,不能很好地保障民生,激發民智,發揮民力,導致經濟軍事嚴重落後於各國,結果落後必然挨打。

除了經濟、軍事落後,中國當時最要命的問題是腐敗橫行。甲午戰爭前中國軍事實力亞洲第一,中國的海軍實力要強於日本,但中國卻被日本打敗,根源在於腐敗已經滲透到中國社會的每個角落,包括軍隊。買炸彈的軍費都被用來中飽私囊,養小老婆了,這樣的軍隊能不失敗麼?

所以,中國必須繼續改革,繼續開放,然而才能達到內和。

中國隻有解決了公平正義問題,隻有解決了不公平政策導致的國內國外差距(廢除外資所得稅優惠政策已經邁出一步)、城鄉差距、地域差距、行業壟斷、教育不公,解決好醫療、住房和養老問題,解決好貧富差距問題,才能實現內和。

目前,國人隻崇拜權力和金錢,男人們都想掘取權力或者做權力的奴仆,女人們都想傍大款,投機橫行,鄙視誠實的勞動,思想文化、科學技術和勞動被嚴重忽略(占勞動者大多數的中國流動人口和農民工有多少得到了公民待遇呢?中國的農民工有多少和服務企業簽了勞動合同呢?中國的農民工有多少及時得到了正常的工資,以及工資以外的福利保險呢?……),這怎麼能夠達到內和呢?

隻有真正解決好政策不公、權力壟斷、投機橫行的問題,才能真正地實現科學民主,在社會上形成人人自尊自信,全社會尊重科學技術,尊重勞動者的良好社會氛圍,這樣老百姓心中的氣才會順,才能夠實現萬眾一心,眾誌成城。

隻有更好地實現民主,才能更好地解決腐敗問題,才能最大程度地尊崇科學技術。隻有最大程度地尊崇科學技術,才真正抓住了發展和利潤的牛鼻子!才能提高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

做到了國內的公正正義,自然會達到內和,實現和諧社會、和諧中國的理想。

達到內和之後,外患自然平息。

有誰敢向一個內部團結、國勢真正強大的國家發起挑釁呢?

所以,光靠外交斡旋和軍事準備還遠遠不夠,隻有先實現內和,這才是根本,才能夠實現外和。最終實現與世界各國人民和諧相處,互利共贏,共建和諧世界的理想!

當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不再是口號,而是中國人真誠的理想和奮鬥目標時,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將離我們將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