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命進化的搖籃——海洋(1 / 2)

小問號

有位作家說,世界上有兩樣事物最容易勾起我們的思鄉情結:一個是高掛在天空中遙不可及的月亮,另一個就是無邊無際的海洋。事實上,麵對海洋,人類總會無端地萌生一種“回家的感覺”。因為不論是我們沐浴著習習的海風在海濱漫步,還是乘坐艦船在大海上暢遊,都會對奔流不息、波濤萬裏的海洋遐思綿綿,豪情萬種,都會情不自禁地產生許多奇妙的疑問:地球上為什麼會有海洋?最初的生命是否在海洋裏誕生?為什麼生命在進化中又是那麼千差萬別?深邃的大海裏,到底藏匿著多少生命?千百年來,無數科學家與海洋結下不解之緣,苦苦追索著它的答案,希翼揭開它的神秘麵紗……

海洋讓人類沉思,也讓人類感恩。

人類為了追溯生命之源,目光一直是緊盯海洋的。在探索生命之源的過程中,首先要研究海洋的起源。女媧補天是家喻戶曉的神話。在這個流傳千百年的神話中,大海是由於天塌下來時,把地麵砸出一個大坑洞,天河裏的水從破了幾個大窟窿的天上流到地上,把大坑淹沒,形成了洪水滔滔的海洋。當然,這不可信,科學家更是不信。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海洋的形成有了多種推理,其中最著名的是“新星雲假說”。這是英國天文學家霍伊爾在1972年提出的。

“新星雲假說”認為,地球以及整個太陽係是由原始星雲由冷變熱形成的。霍伊爾提出,原始的地球上,既沒有現在的茫茫大海,也沒有包裹著地球的大氣。隨著地球內部的不斷運動,地殼發生了皺褶,有了隆起的高山、一望無垠的平原、凹陷的坑洞。這個時間段裏,地球上還沒有大氣,更沒有水汽。後來,地球表麵逐漸變冷,出現了大氣、水汽,形成了電閃雷鳴、風霜雨雪,最後凹陷區域充滿了水,最終形成了茫茫無際的海洋。科學家根據沉積岩測出了海洋年齡,認為海洋大約誕生在40億年前。

那麼,生命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水是生命之源。原始海洋中鹽分較少,與現在的淡水差不多。科學家認為,當地球上有了大氣,在太陽能、熱能等作用下,一些具有生命活性的分子,如:蛋白質、核酸、多糖、類脂等,隨著雨水落到了海洋裏,原始海洋就成了孕育生命的“母體”。大約在30~40億年前,原始生命內部產生了細胞膜,漸漸地有了細胞,但是沒有細胞核膜。到了距今14~15億年前,地球上開始有了真正細胞核的細胞。從此,生命開始了漫長的生物學進化,一種向加強運動器官和機能方向發展,最後形成了動物。另一種向加強光合作用的器官和機能方向發展,最終演化成植物。於是,世界誕生了千姿百態的動物和植物。

地球在不斷變化,生物在不斷進化。大約在四五億年前,動物從無脊椎動物中產生了有脊梁骨的動物,又過了1億多年,大約在距今3億年前,兩棲動物中的一支又進化成了爬行動物。在距今7000萬年前,哺乳動物又進化出一支靈長類動物。後來,它們在與大自然的不斷抗爭中,努力地改善自身的不足,靈長類動物中才有了猴子和更高級的動物猿猴,並最終進化成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