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察日記
2012年7月17日 安陽 晴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習結束後,於昨天到達安陽,今天開始河南的旅程。8點30分早餐後,就去看殷墟遺址。
殷墟是商代都城遺址,據今已有3300年的曆史,這裏先後出土了數量驚人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它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
從市裏出發僅10分鍾的車程,我們就來到了殷墟遺址,依次參觀了殷墟博物苑,甲骨文碑林,甲骨文書法展,皇宮舊城遺址。讓人刻骨銘心的,是皇宮舊城遺址。遺址每間屋子的基腳下,都有成堆的人、牛、羊、馬的骷髏。原來,那時的人建房,都要用人、馬、牛、羊作為祭祀品,並以此奠基,據資料介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辟邪。參觀後,心裏很不是滋味,不可想象,也不可思議,我們的祖先很偉大,但也很殘酷和恐怖。
參觀了殷墟,坐一個小時的車就來到林州紅旗渠。紅旗渠位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交界處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曆史上嚴重缺水,為了改變因缺水造成的貧困,林縣人民從1960年2月開始修建紅旗渠(原稱“引漳入林”工程),竣工於1969年7月,幾十萬林縣人民用了十年時間完成了渠係配套工程,總長1500公裏。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紅旗渠博物館。據資料反映,整個紅旗渠工程總計用去人民幣6000多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000多萬元,其餘全是老百姓自力更生完成的,沒有水泥自己造,沒有炸藥自己炒,沒有工具鐵匠打,總之,一切都是自力更生,我問導遊小申,修紅旗渠犧牲了多少人,他說上報的人數是80多人,實際上遠不止這個數。紅旗渠的峻工,林縣人民從此告別了千百年因缺水而過的艱難日子。博物館牆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林縣有一戶三口之家,有一年的大年三十這天,年邁的老漢心疼剛過門的兒媳婦,天剛蒙蒙亮就挑著水桶出門找水去了。天黑了,小倆口不見父親回來,兒媳就出門去接。還好,兒媳剛出村口不遠就接到了公公爹。兒媳接過公公爹肩上的水桶正往家走時,不小心踩到了石子上,身子往前一撲,連人連桶摔倒在地上。公公爹一天的勞動成果,被兒媳這一摔,全沒了。回家後兒媳感到又羞又愧,當晚就懸梁自盡了。這是發生在林縣的真實故事,客觀地反映了當年林縣人民的苦難生活。
我們一行共看了兩個景點,一個是分水嶺,一個是青年洞景區。第二個景區是坐纜車上去的。坐纜車,從空中俯瞰紅旗渠,又是另一番風景。
參觀了紅旗渠,我的感慨是:可與萬裏長城媲美,如果有區別的話,那就是一個是古代,一個是現代。當年的總指揮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而今這位“英雄”書記還健在,已80多歲高齡,在公安部副部長位置上退了下來,如今住在北京安享晚年。
2012年6月18日 洛陽 晴
六月的中原大地,驕陽似火,麥子已經熟透,遍地金黃。
早晨,從林州出發,行程5個小時到達洛陽,途中參觀了白馬寺。據介紹:白馬寺位於洛陽老城以東12公裏,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為中國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起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原”之稱。
午飯後,就去觀光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位於洛陽市城南6公裏的伊闕峽穀,這裏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碧波蕩漾的伊河水從中穿過。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後經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餘年,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從而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裏,具有2300餘座窟龕,10萬餘尊塑像,2800餘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址。我們依次參觀了潛溶洞、嶽陽中洞、嶽陽南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古陽洞、藥方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等,大量的實物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麵,反映了我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高超水平,可惜曆朝曆代的戰爭,外國強盜的入侵,對石窟的損毀十分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