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的這一想法,立刻引起村支書的強烈共鳴。
王浩和村支書抬著棺材開路,出殯車隊在後麵緩緩前行,場麵十分壯觀。臨村的人聞訊都來看熱鬧,人流如潮。快要出村的時,金玲的叔叔風風火火帶著他的八個兒子,突然,攔住出殯車隊,“撲通”跪倒一片,痛哭流涕地悔過認錯。王浩扛著棺材頭,右手叉在腰間,左手扶著棺材,看著他們怒火上湧,太陽穴上青筋暴起,漲紅著臉,眼睛裏噴著紅光,一聲怒吼:“快讓開!”那聲音似洪鍾,像炸雷,響震四方。他們溜溜地躲在路邊,嚇得大氣不敢出。人們默默地站在路邊私下竊竊私語:“王書記,真好哇!”這一新聞,迅速在十裏八村傳為佳話。
可是,這佳話傳著傳著變了味:王浩父親死了,大講排場,動用很多公車為其“父”送葬。這消息不久傳到縣委去了。
縣委書記得知這一情況,氣得臉色發青,背著手在室內來回踱步,自言自語:“不像話,太不像話,動用公車,大辦喪事,影響極壞,成何體統。”接著又怒衝衝地坐回高背藤椅裏,撥通紀委辦公室電話:“喂,高書記嗎?聽說王浩為他父親辦喪事,大講排場,在群眾中造成極壞影響,你速派人前去調查核實,如果情況屬實,嚴肅處理,立即報告處理結果。”
王浩接到調查通知,很冷靜,他躺在小木床上,久久思索這件事,是有人告黑狀?我去找縣委領導說明情況?算了吧!反正問心無愧,心裏坦然,任他們處理,隻要老百姓不罵我就行。什麼功名利祿,那都是身外之物,過眼煙雲。
三名紀委工作人員組成調查組,到杏花村調查落實真相。最後找到了金玲和銀玲,她們淚水止不住地刷刷往下流。金玲盡力控製自己,抽泣道:“堂堂的鄉黨委書記給平民百姓抬棺材,過去從沒見過,沒有兒子的‘絕戶頭’,受歧視,遭人欺!俺這苦水向誰訴啊!王書記為俺撐腰作主,俺感到世道變好了,讓俺也可以挺起腰做人了。”銀玲哭著放高了嗓門:“王書記這樣做有啥錯?有什麼罪?我們找縣委書記評理去,為他討個公道。”
幾天後,市報刊登了長篇報道:《功過自有人民評說》。
縣委書記終於得知了事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