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十九)不貶值的投資技巧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前蘇聯的貨幣政策對老百姓的生活帶來許多震蕩。從中可引發出這樣一個問題:人們如何規避通貨膨脹?
勃列日涅夫時代,美元和盧布呈倒掛結構,即盧布要比美元值錢。到後來持平。再到後來為1∶2。到戈爾巴喬夫時代,美元與盧布之比已上升到1∶80,並且一路上揚。當時有人去莫斯科做訪問學者,帶了2000美元,前蘇聯人認為來了一個中國富翁。請前蘇聯朋友吃一頓飯花100多盧布,吃得相當上檔次,因為這頓飯錢值一個前蘇聯教授半個月的工資,而折合人民幣才幾塊錢。通貨膨脹最厲害時,1美元折合3000多盧布,惡性的通貨膨脹,使前蘇聯人的存款幾乎打了水漂。
當然,世界各國有自己的國情,不能簡單類比。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老百姓如何在高通脹的市場背景中尋找合理的途徑,盡可能使手中的貨幣保值或升值。
總體而言,高通脹最主要“打擊”的是有錢一族。工薪階層積蓄不多,在低工資低消費上能維持生活。而那些已有積累的中戶、大戶,麵對通脹的威脅,如不能找到一個好途徑,幾年下來,將自動站入散戶行列。麵對通脹,個人投資者一般對付方法有這樣幾種:
首先,一旦金錢到手,理應先滿足自己個人和家庭的生活需要。在高通脹的市場背景中省吃儉用等於在浪費自己個人的錢財,使自己的收入打折扣,“今日的貨幣是最值錢的貨幣”。
因此,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適度消費是理財的第一要訣。但濫吃濫用,今日有酒今日醉,也不是一種辦法,即消費也有個科學消費的問題。如果我們將眼光拓展出去,將個人理想(如攻讀學位、學一技之長等)和個人大計(如置業、子女教育、家庭等)也作為一種投資的話,也許能使個人資金有一個更好的保值、升值的去向。這有利於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
其次,適度持有一些幣值堅挺的外幣。持幣品種適當多樣化,但在總量上不宜過多,畢竟生活在中國,大量消費還要靠人民幣。在持幣品種上,美元始終保持堅挺走勢,最值得持有。
另外,個人資金較大者,為規避風險,一定要有自己的不動產,通過置業投資來避免大的風險。盡管房地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處於低潮,但從未來走向看,總體是呈上揚趨勢。另外,從道理上講,在高通脹背景下持股是安全的,特別是那些隨通脹水漲船高的行業股票,能使投資人躲進“避風港”。這些行業往往是房地產、商業等行業,在通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往往有較高的收益。
(二十)區別對待選擇投資模式
1999年年初,五年期國債開始發行了,年利率為5.13%,比五年銀行款利率4.50%僅高0.6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你在1999年3月10日買10000元五年期國債,到2003年3月10日能獲本息之和共計2565元整,五年的增值才25.65%。如果在目前買入滬深兩市任何一種股票,以持有五年期國債的心態來持有股票,應該說用不了五年即可增值25.65%。而且五年之後股票也許能給你帶來翻倍的盈利。
有了這種心態,做股票就不會為一時的漲漲跌跌而煩惱。就個人家庭而言,應該將股票投資僅僅作為家庭投資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內容。這個道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很難的。現在許多家庭有錢了,那麼,有錢怎麼進行組合投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