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3:演講稿實例——態勢篇(四)(1 / 3)

曆史已經並將繼續告訴我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麵對曆史未來,我們不能消沉(飽含深情地),我們隻有奮發自強,努力進取,才有光明燦爛的明天!我相信,隻要我們努力,隻要我們熱情還在,未來的世界一定屬於我們!

誌當存高遠

人生在世需要有遠大的抱負,要有偉大的誌向,崇高的理想,一言以蔽之:誌當存高遠。演講時,著裝不必過於拘謹,要顯示青春的活力,表現出青年人積極向上的精神。語調、手摯、表情方麵要注意高潮的變化。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隻有一次(伸出一手食指,加重語氣,以示強調)。在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們又將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每當我想起這一句話的時候,心中就會熱血沸騰。我想作為一個人,就應該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為祖國為集體做出奉獻;我想作為一個人,就應該有價值,有著值得人們尊重你的人格和尊嚴;我想作為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有著崇高的理想,有著偉大的誌向。人活著就應該有鴻鵠之誌,就應當誌存高遠。人生在世,需有遠大抱負,絕不能庸庸碌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終日飽食而無所事事。故養生,首先要立誌(斬釘截鐵地)。所謂立誌,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及道德情操,就是要有誌於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樹立起信念,對生活充滿信心、充滿希望、充滿樂趣,這是每個人的生活基石和精神支柱。所以,要想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必須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精神境界。

記得很小的時候,老師教育我們要立誌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才,要做四有新人,五講四美,總之就是誌存高遠,要為國家貢獻自己(表神肅穆,雙手在胸前攤開)。長大後老師還是教育我們要為國家的事業做貢獻。我想人活在世上,也許沒有保爾的偉大情操,沒有周恩來“為國家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抱負。但是就像魯迅說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盡自己最大的希望,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一個人如果有堅定的、虔誠的信念:就會使其情緒高漲、心懷坦蕩。就會有著美好的情操,就會懷著光明的希望,就會到達光輝的頂點。因此,堅定信念、充滿信心、量力而行,在精神和心理上保持良好的狀態,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的,是希望(右手撫胸,左手向前,至“未來”處,左手撫胸,右手向前,配合點頭動作)的所在,是未來的所在。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說過:“人生無益於人類,便是無價值的。”這一句話就是闡述我觀點的一個很好的例證,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隻在意個人價值,沒有偉大的抱負,那麼即使他的財富再多也隻證明他有能力還沒有價值。愛因斯坦也說過:“人隻有獻身於廣泛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在他看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完全取決於你對人類,對社會有沒有做出一定的貢獻。這就是說,當我們剛剛踏上人生畫卷的旅途時應當誌存高遠(直立,抬頭挺胸,雙手自然下垂,目光前送),心有一份終身為這個理想奮鬥的旅行指南。

誌就是建立在心上的每一個人,這一個人心有多高,為人類做貢獻的目的有多高,那就是誌有多高,那也就是他的價值有多高。有的人誌在活得開心幸福,有的人誌在享受人生,雖然這些誌向都無可厚非,但它們隻是小誌。而那些立誌報效祖國,立誌為國爭光,做事首先想到的是有利於祖國,有利於民族,甚至心甘情願為國為民獻出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這樣的“誌”就是大誌了。

作為一名大學生,不僅要學好知識,而且還要有偉大的誌向,崇高的理想,那麼使你的人生充滿光明,煥發光彩,讓我們樹立高遠的誌向,為國家為民族無私的奉獻自己吧(右手單掌在胸前成刀形向下一“砍”態度堅決地)!

泥土讚

——佚名

泥土是默默無聞的奉獻者,隻有奉獻,沒有索取,演講者在讚美泥土時恰恰正是讚美了人民教師,人民教師猶如泥土,樸實無華樂於奉獻,演講言真意切,生動感人。演講時,表情豐富,洋溢著激情,衣著可輕快活潑,動作輕快,語調要有適當的變化。

有人愛茂密的森林,有人愛絢麗的花朵,有人愛豐收的莊稼,有人愛枝頭的碩果,卻很少有人想到那培育它們成長的泥土,更談不上對泥土的喜愛。而我卻要高聲地讚美(仰視,抬頭挺胸,至“泥土”處,俯視,手往下指)她:我愛你——泥土!

泥土像母親哺育嬰兒一樣培育著那些可愛的花草樹木。每當春季來臨,泥土便默默地把自己的乳汁輸送到植物的種子裏,供它們生根發芽,破土而出。烈日炎炎的夏季,植物的葉子打卷了,泥土便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水分都給了這些可愛的生命,使它們快樂地活著,茁壯地成長,而她自己卻幹裂了嘴唇。深秋陣陣寒風吹來,植物們漸漸地枯萎了,在秋風中瑟瑟發抖。這時,泥土敞開自己寬廣的胸懷,保護著植物的根和落下的種子,使它們來年能夠再生。寒冷的冬天,泥土又像母親般無私地孕育著那些可愛的生命,盡管自己無時無刻不在遭受著寒風的侵襲。泥土就是這樣年複一年地無私地奉獻著。

泥土總是那樣默默無聞,隻有奉獻,沒有索取。當人們讚美那茂盛的森林時,她感到欣慰,當人們讚譽那嬌豔的百花時,她感到歡欣;當人們讚美那枝頭的碩果時,她更感到充實、自豪。但她沒有去炫耀自己。奉獻而不索取,這就是泥土的品格,也正是人民教師的精神寫照(敬佩地)。我們的老師,就像泥土一樣,默默地奉獻著,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們把全部心血傾注在學生身上。她們用自己知識的乳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培育著祖國的棟梁。一朵朵花蕾迎春開放了,一棵棵幼苗已茁壯成材,而我們的老師卻已兩鬢斑白,但依然是那樣精神矍鑠,因為她充實,因為她自豪,因為她有泥土的品格,有母親般的胸懷。她永遠像泥土那樣,默默奉獻,無怨無悔。泥土,我讚美你,因為你有母親般的愛(無限深情地)!

泥土,我讚美你(右手指向前方,身子略向前傾),因為你體現了教師的高貴品質!

近墨者未必黑

——佚名

“蓬生麻中,不扶則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人們非常注重環境對人的影響,然而演講者從強調人的角度來分析環境,事例典型,說理透徹。演講著裝要樸素大主,表情要平和,態度大方得體。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人在好的環境中便會受好人的影響而變得崇高,人在壞的環境中便會受壞人的影響而變得卑鄙。近墨者黑,被人們看成已成不變的真理,並且常常否定壞環境中的閃光點。這裏我不敢苟同,我認為近墨者未必黑(態度堅決地)。

近墨者黑,這其中的“近”,我們可要認真分析,不可一棍子打死,不能把環境的影響看得太重,環境的影響畢竟是外因,一個人置身於一定的環境要“赤”、要“黑”,還要看這個人的立場,看這個人是怎麼個“近法”。要變,最終決定力量還是在他本人。外因要由內因來起作用,內因才是質變的決定因素。沒有內因的改變,外因是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的。所以一個人不論置身於怎樣的環境中,隻要他有堅定的立場、明確的方向,他的信仰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同樣,不論怎樣的環境,其中必有矛盾的存在,要不然不能存在這個事物。既然這樣,我們又怎能以偏概全地說:近墨者黑呢(責問的神情)?

環境對其中的存在物體是會產生影響,但並非能改變其本質,使它成為同一類存在體。如果你把一顆金子置於一碗墨水,然後拿出來,沒錯,它近墨變黑了,並且黑覆蓋了它的全身。但是,你應該知道;這隻是表麵現象(雙手攤開,表情溫和)。隻要你擦掉它表麵的“黑”,你便可以看到金閃閃的真麵目。如果我們隻看事物的外表,不去深究事物的內部就一口咬定:近墨者黑,那麼怎樣去理解“是金子,總會閃光”這一句話呢(反問的語氣,頭稍偏,臉部肌肉放鬆)?

也許你會說我在這裏隻是空洞的說理,不足以說明事物的本質,不足以讓人理解。那麼請你想想那些革命先烈們。在那白色恐怖中,敵人拋出“寧可枉殺一千,不可錯過一個”的恐怖,然而,惡劣的環境並沒改變我們先烈的立場。堅信共產主義的共產黨人,即使敵人的屠刀架於脖子上也高呼“共產黨萬歲”。鄧中夏的“殺了鄧中夏,還有後來人”的豪言壯語難道你們忘了嗎?當敵人百般折磨江姐的時候,難道你們忘了她在獄中鼓舞同誌們的言行嗎(抬頭挺胸,右手向外,配合點頭動作)?在獄中和同誌們繡紅旗的壯舉你們應該知道吧!好,我們換一個環境,看我們的勇者是怎樣和環境鬥爭的。大躍進這一段曆史應該悉知吧!彭德懷這位偉人也應該熟悉吧!十年的浮誇風,幾乎刮遍了整個神州大地,可其中的彭德懷卻實事求是,以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那一分試驗田也許你們給淡忘了,可不能淡忘他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們更要清楚,當時是有無數的人在跟“浮誇風”做鬥爭的(目光如利劍,掃視全場)。

如是說來,近墨不黑了嗎?不,近墨者也有黑的時候。那些立場不夠堅定,沒有明確方向的人才會黑,但是我們不能說近墨者全黑,一概而論。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也未必黑。讓我改變思想觀念,分析事物從多方麵入手。事物在變化,我們的曆史在進步,我(右手撫胸,至“改變”處伸向前方,表情肅穆)的看法同樣要改變。近墨(黑)者黑同樣要改過來,改成近墨者未必黑。

愛國之誌和報國之才

——張豔華

一個人不僅要有愛國之誌,更應具備報國之才,演講者精辟地剖析了愛國之誌與報國之才兩者的關係。演講時著裝應整潔大方,注意語氣的變化,手勢不宜過多。

朋友,你熱愛我們的祖國嗎?你一定會回答,當然愛(斬釘截鐵地)!是的,誰不愛自己的祖國呢?愛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神聖義務。可是,一個人不僅要有愛國之誌,更應具備報國之才,否則,愛國將成為一句空話。

報效祖國的本領從何而來(疑惑地,配合點頭動作)?那就要不斷用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隻有掌握了淵博的知識,才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古往今來無數事實表明:一個人對祖國貢獻的大小,往往是與掌握知識的多少成正比的。

因此,一個人(右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要想對祖國有所貢獻,就離不開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科技工作者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在農業方麵,培育成功了許多優良品種,使糧食產量成倍增長;在工業戰線上,他們攻破了一個又一個的堡壘,使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語速加快)

知識不光對祖國的工農業生產起著重大作用,在國際交往中,它還是維護民族尊嚴的有力武器。我國的第一個電子女博士韋鈺在德國留學期間,用她的聰明才智和超人的毅力,贏得了外國專家的欽佩和尊敬,不少人發出了這樣的讚歎(大聲地):“中國人,了不起!”我國著名繪畫大師徐悲鴻在外國留學期間,麵對一個洋學生的挑釁義正詞嚴:“先生,你不是說中國人不行嗎?那麼,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祖國,咱們比一比。等學業結束後,看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庸才!”從此以後,徐悲鴻廢寢忘食,勤學苦練,終於在繪畫領域獲得了高深的造詣,他的油畫《遠聞》、《悵望》、《簫聲》、《琴課》等在巴黎展出後,立即轟動了法國美術界,博得了一片喝彩聲。在鐵的事實麵前,那個曾向徐悲鴻挑釁的外國洋學生,不得不承認他不是中國人的對手。這,大長了中國人的誌氣,維護了我們民族的尊嚴(表情肅穆“尊嚴”兩字加重語氣)!

也許有人認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就行了,知識多少無所謂。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要想成為一個好工人、好農民,同樣離不開知識。

社會在不斷前進,生產在不斷發展,我們的祖國正處在騰飛之日,也許你今天是個稱職的人,明天就可能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在世界已跨入電子時代的今天,曆史賦予我們的任務是光榮而又艱巨的,單靠前人那種刀耕火種的老一套,創造不出(搖頭)畝產千斤的奇跡,用秦磚漢瓦,更造不出現代的高樓大廈。因此,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就必須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否則,縱有愛國之心,也難酬報國之誌。

由此可見,隻有掌握了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對祖國做出較大的貢獻。然而,知識的獲得也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它要求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那麼,毅力從何而來呢?它來源於對祖國、對人民的一片赤誠之心(雙手撫胸,飽含深情地,配合腳的適當移動)。無數事實表明:一個真心愛國的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任何困難都將在他麵前望而卻步。

當前,我們的國家正處在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要把四個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變成光輝燦爛的現實,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實幹家。知識,在今天來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因此,每一個有誌報國的青年,都應該充分利用青春時期這段寶貴年華,刻苦鑽研文化知識,努力攀登科學文化高峰,用人類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知識,武裝和充實自己的頭腦,以便將來更好地承擔起曆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雙手舉拳,昂頭挺胸)!

癡心不改

——碧泉溪

願意從事審計監督,癡心不改,無怨無悔。演講者不畏權貴,不畏流言,以人民利益為製高點的精神感化了聽眾。演講時可著製服或西裝,注意表情的變化,手勢、語調要與情緒相配合。

我在“官場”是個失敗者(表情平和)。(笑聲)但對事業,仍癡心不改——誓為審計事業做貢獻!(掌聲)審計,是個“得罪人”的職業。你要審計政府財政收入中的錯弊,有人會認為你“給‘縣太爺’臉上抹黑”,讓你不得好報(嘲笑的神態);你要審計企事業單位濫發獎金、實物,控製消費基金盲目增長,有人會認為“損害群眾利益”,眾怒難犯,情理難容;你要查出承包企業弄虛作假、虛盈實虧、偷漏稅金及其短期行為,有人會認為你“斷了他的財路”而耿耿於懷,必找你“算賬”而後甘心;你若揭露了經濟活動中的貪汙、受賄、吃“回扣”、中飽私囊等行為,說不定在哪個旮旯角落遭了暗算,自己還蒙在鼓裏;你若膽敢“目中無官”,查究“官倒”,等待著你的下場是“官倒’未‘倒’你先‘倒’”(身子向右傾,雙手向右推)……(會場活躍,交頭接耳,鼓掌)黨風“擋”不住歪風,正(含政)氣“鎮”不住邪氣,已成為毋庸諱言、國人皆憂的現象。在“關係網”層層密布、“人情大於王法”的環境裏搞監督,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社會上“敏感的神經”。公開的袒護、委婉的說情、變相的要挾,司空見慣。審計人員有時不明不白地遭到種種非難而莫名其妙,有時不得不接受某級組織、某個領導的“指示”而有口難言(右手指向口)。搞我們這一行,隨時都要有丟官、丟職、丟飯碗的思想準備(鼓掌)。像我這樣明擺著因審計涉及到自己的“頂頭上司”,而自己又不想當“識時務”的“俊傑”,堅持不拿原則做交易,受到打擊報複又有什麼奇怪呢?(交頭接耳)所以,我認為:丟官不要緊,丟官不丟人;隻要心(左手撫胸,態度堅決地)無愧,自有人正名(熱烈鼓掌,伴之以“好”、“好”聲)。

因此,我在“就地免職”的厄運和“異地做官”的“招安”、“恩賜”之間,毅然接受了前者。有人說:這是“清高”和“驕傲”。我說:“是的,先生!倘若這點‘清高’、‘傲骨’都沒有,還配搞什麼審計監督(激動地)!”(熱烈鼓掌,有人高豎拇指,爆發出“高”、“高”的喝彩聲)我不是當官的材料,不會也不願意學“官場”那些“馬屁精”。但我願意紮紮實實地搞一番事業。

我喜歡審計監督事事從“宏觀出發、國家當先”的胸懷;我敬仰審計職業“剛正不阿、不畏權勢”的個性;我讚賞審計機關“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精神;我欽佩審計人員“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品格(兩手展開);我願意在有生之年用全部餘熱繼續為審計事業加溫。(鼓掌)做事業就要做這樣的事!為人就要為這樣的人(單手舉拳,丁字步站立)!(長時間熱烈鼓掌)

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佚名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演講者以中國人而自豪、驕傲。中國有著優良的傳統和燦爛的文化,演講者激情洋溢地敘述中國的曆史,麵視現在,展望未來,句句都充滿了自豪。演講時著裝應端莊大方,表情豐富,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把自信、自豪的情緒傳達給聽眾。

德國詩人海涅說得好:“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人們都把熱愛祖國看做是最偉大、最高尚的思想感情。

我知道這麼一(右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件事,有個華僑從海外歸來,有人問他:“你是日本人還是朝鮮人?”他氣壞了,拍著(拍拍胸脯)胸脯告訴對方:“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大聲地,略帶憤怒)”“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這是多麼深情的回答啊!它飽含了華僑的赤子之情。“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這是多麼響亮的回答啊!它道出了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我無法控製思想的韁繩,乘著思想的駿馬,著這響亮的回答來到了萬裏長城腳下,來到了烏蘇裏江畔,來到了西雙版納的森林,來到了浩瀚的大戈壁。

中國,她有著悠久的曆史、古老而燦爛的文化;她有著廣袤的疆域、豐富的資源;她有勤勞而富於創造性、勇敢而善良的人民。她猶如一顆晶瑩而奪目的大寶石,在世界的東方閃耀著光芒。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就以她的美麗富饒而聞名於世,許多西方國家視中國為神話中用黃金和珠寶築成的天國。中國的四大發明沿著“絲綢之路”傳到歐洲,那裏的人更把中國視為智慧的象征(自豪地)。相傳伊斯蘭的先知穆罕默德曾說過:“知識雖遠在中國,你們也要去尋求。”中國人,曆來被人們所尊敬。中國的長者,被人們視為先知的化身。說一句“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該是多麼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