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3)

太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人魔蠻妖,何以分之?這由千年前一代天驕羽天羅提出的“問天三問”,千年來便是聖人也不能答全。對於那過去了的太古之事,今人自然不知。

今人不知太古事,也不願去關心那塵封已久的太古時,今人,自然隻關心當今這個世界。

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合起來便是世界。

當今這個世界分為四個部分:東土大陸、西域魔洲、南疆蠻荒、北冥妖域。至於從何時起這樣分、為何這樣分,卻無人知曉,隻知自太古以來便是如此。

其中,東土大陸是人族所在,也是四部分中疆域最為廣袤、最為繁華的所在,地大物博、山河秀麗,一年有四季,百裏不同天。春季山花爛漫、桃紅杏粉,夏季碧蓮接天、紅荷映日,秋季桂香十裏、楓紅似火,冬日鬆柏長青、踏雪尋梅。江南千裏鶯啼、淺綠深紅、水村山郭、煙雨樓台,風流士子文人騷客流觴曲水,吟詩作賦。塞北霜天雪地、鐵馬秋風、大漠黃沙、長煙落日,豪爽男兒熱血將士金戈鐵馬,殺敵疆場。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數不盡的天之驕子,這是一片絕美的地方,而美的地方,都有故事,這個故事,就從這片土地上開始。

大涼王朝末年,昏君趙安失德,親小人,遠賢臣,日日酒色,夜夜笙歌,大增賦稅,同時強調民夫百萬,挖造兩條貫通東土大陸南北東西的運河,猶如一個十字,溝通“天、地、玄、黃”四大江河,在中原雲夢澤相交,是為“十字大運河”,他駕馭龍舟,攜後宮佳麗、文武百官巡視天下,時有百官勸諫,他笑答:“天下百姓皆如芻狗,吾有兵甲百萬,滅之猶如螻蟻!”

孰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久,“玄水”之畔的漁民因不堪重負,首先揭竿而起,接著便以燎原之勢席卷天下,一時之間,天下豪傑並起,大野龍蛇齊舞,天下竟分為三十六國並立,烽火、狼煙、鐵馬、刀劍,構成了那個時代,當然還有英雄。

那是一個亂世,亂世出英雄,一個個名字璀璨了那個時代!

這樣的烽火亂世並沒有持續多久,便隨著一個人的出現開始走向終結,他姓君,名潛,為江左君家第二子,師出委羽山門下,雄才大略,帳下高手如雲,短短十年間便平定三十六國,擁其父君武威稱帝,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大漢帝國,兩年後,其父卒,是為漢太祖,其兄君堅恐其奪位,決定先下手為強,於青龍大街埋伏高手欲除之,怎料君潛及其部下武力超群,反殺之,次日稱帝,更名君乾,君臨天下,年號貞元。

大漢帝國貞元十五年九月九日,宜祭祀。

舉目四顧,光天化日,晴空萬裏,朗朗乾坤,草木清風,是不錯的一天。

帝都天安中央,是一個可容納十萬人的巨大廣場,廣場中央,是一座宏偉的圓形建築,分九層,高九九八十一丈,九百九十九級花玉岩砌成的台階綿延而上,仿佛要通往天際。

這是祭天台,祭天的場所!它高高矗立在廣場中央,傲視蒼穹。

正是日上中天,廣場之上,早已密密麻麻站滿了人。最前方站的是皇後等後宮嬪妃,然後是朱紫加身的文武大臣,四周刀甲鮮明的神策軍將士遠遠護衛,再然後便是各色各樣的百姓。所有人都仰頭望著同一個方向,那是祭天台的上方。

九九八十一丈高的祭天台上,擺放著一個青銅大鼎,古樸厚重的青銅鼎中九根成人手臂粗細的香燭直指天際,香煙嫋繞。

青銅大鼎前站著一個中年男子,頭戴衝天冠,身穿袞服。他身形挺拔如雪中那一株傲立的蒼鬆,麵容俊朗,豐頤朗目,日角龍庭,意氣飽滿,目光練達。他雖說不言不動,身上自有一種龍翔鳳翥的氣息,那是九五至尊才有的王者之氣,他不動,氣自動,如東海浪潮,漫向四周。

此人正是當今大漢帝國的天子,君乾。

今日便是三年一度的祭天大禮。

咚!

一聲鼓響傳來,嘈雜的人群立時鴉雀無聲。

一道雄渾洪亮的聲音響徹廣場:“時辰到,祭天開始!”

祭天台下後宮妃嬪、文武百官、十萬百姓全部齊齊跪下,場麵好不壯觀。那是信仰的力量!

“宣讀祭文!”隨著大司儀的聲音,一位身著朱紅官服的官員手捧祭文,拾階而上,走至九級階梯前站住,隨後打開手中祭文,高聲宣讀起來,中氣十足:

“皇天蒼蒼,不知其疆;厚土茫茫,不知其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