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貧窮的秘決是什麼?是行動。而督促你去運用這個秘訣的座右銘是:現在就去做。
“種下行動就會收獲習慣;種個習慣便會收獲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獲命運。”心理學家兼哲學家,威廉·詹姆士這麼說。他的意思是——習慣造就一個人,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習慣,在使用自動自發的座右銘時,你可以養成自己希望的任何習慣。
隻要一息尚存,在說過“現在就去做”以後,就必須身體力行。無論何時必須行動,“現在就去做”的象征從你的潛意識閃到意識裏時,你就要立刻行動。
請你養成習慣,先從小事上練習“現在就去做”,這樣你很快便會養成一種強而有力的習慣,在緊要關頭或有機會時便會“立刻掌握”。
一、不要拖延:先做了再說
有一個野心勃勃卻沒有作品的作家說:“我的煩惱是日子過得很快,一直寫不出像樣的東西。”
“你看”,他說,“寫作是一項很有創造性的工作,要有靈感才行,這樣才會提起精神去寫,才會有寫作的興趣和熱忱。”
說實在的,寫作的確需要創造力,但是另一個寫出暢銷書的作家,他的秘訣是什麼呢?
“我用‘精神力量’。”他說:“我有許多東西必須按時交稿、因此無論如何不能等到有了靈感才去寫,那樣根本不行。一定要想辦法推動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先定下心來坐好,拿一支鉛筆亂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盡量放鬆。我的手先開始活動,用不了多久,我還沒注意到時,便已經文思泉湧了。”
“當然有時候不用亂畫也會突然心血來潮。”他繼續說:“但這些隻能算是紅利而已,因為大部分的好構想都是在進入正規工作情況以後得來的。”
“明天”、“下個禮拜”、“以後”、“將來某個時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遠做不到”的同義詞。有很多好計劃沒有實現,隻是因為應該說“我現在就去做,馬上開始”的時候,卻說“我將來有一天會開始去做”。
我們用儲蓄的例子來說明好了。人人都認為儲蓄是件好事。雖然它很好,卻不表示人人都會依據有係統的儲蓄計劃去做。許多人都想要儲蓄,隻有少數人才能真正做到。
這裏是一對年輕夫婦的儲蓄經過。畢爾先生每個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個月的開銷也要1000美元,收支剛好相抵。夫婦倆都很想儲蓄,但是往往會找些理由使他們無法開始。他們說了好幾年:“加薪以後馬上開始存錢”、“分期付款還清以後就要……”、“度過這次難關以後就要……”、“下個月就要”、“明年就要開始存錢”。
最後還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對畢爾說;“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錢?”他說:“當然要啊!但是現在省不下來呀!”
珍妮這一次下定決心了。她接著說:“我們想要存錢已經想了好幾年,由於一直認為省不下來,才一直沒有儲蓄,從現在開始要認為我們可以儲蓄。我今天看了一個廣告說,如果每個月存100元。15年以後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廣告又說:‘先存錢,再花錢’比‘先花錢,再存錢’容易得多。如果你想儲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來,不可移作他用,我們說不定要靠餅幹和牛奶過到月底,隻要我們真的那麼做,一定可以辦到。”
他們為了存錢,起先幾個月當然吃盡了苦頭,盡量節省,才留出這筆預算。現在他們卻覺得“存錢跟花錢一樣好玩”。
讓我們時時刻刻記著班哲明·富蘭克林的話:“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俗話所說:“今日事,今日畢。”
如果你時時想到“現在”,就會完成許多事情;如果常想“將來有一天”或“將來什麼時候”,那就將一事無成。
請記住以下八條:
1.要緊的工作先去進行。大多數的人之所以把他們的時間花在一些並不緊急的“忙碌工作”上,主要是因為這些工作比較容易,而且不需要特別的知識和技術,也不必和其他人協調。把你手中的工作按照性質分成下列三種處理順序:現在必須立即去做,待會兒再做,有時間再做。每天訂出這些順序來,每天早晨你開始一天工作之前就要訂出這些工作順序——最好是在前一天晚上就寢之前就這樣做。
2.如果你在事業或生活方式上有了改變,卻未立即產生效果,請不要擔心。變化之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產生效果。不要急於求成,先冷靜一會兒再說。
3.如果你第一次失敗了,再嚐試一遍。如果你第二次又告失敗,研究一下失敗的原因。如果你第二次還是失敗,那麼,你目前的眼光可能太高了。把你的目標稍微降低一點點。
4.試著經常和具有相同目標的人交往。大多數人都是因為遭遇相同的問題,而組成一個團體,像太胖了、酗酒、抽煙太多等等,但我並不是指這個。我所指的是有相同價值與夢想的人所組成的團體。每個月聚會一次,可以使大家獲得一些真正有效的行動和念頭。團體的支持,能協助我們培養出堅強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