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易傳(1 / 3)

係辭上傳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高高在上,對地來說是居高臨下,故而尊,地居天之下,故而卑賤,乾坤的地位因此就確了定。下卑上高已經陳列,卦的六爻貴賤之位也因此而確立。天動在上,地靜在下,萬物動靜變化也有其規律可尋,《易經》則用八卦六爻的剛柔交換變化可斷定來與之對應。萬事以其類相聚,萬物以其群相分,於是吉凶便產生了。自然界在天形成天象,在地生成物形,這些變化就顯現了。所以八卦仿此,六爻剛柔相互切摩交替變化,爻變則卦變,就有了八卦互相推移。以震卦雷鼓動四爻,象以風雨滋潤,變為風雷益卦。

日月不停的運行,寒暑則不停地交替。乾道成就男性類象征的陽性事物,則坤道成就女性類的陰性象征事物。乾陽資主萬物的初始,坤陰秉承乾陽之氣而化育生成就了萬物。乾所象征的深刻道理就是要使人們很容易理解知曉,坤所象征的道理就是要使人們能以簡約的順從。易,則是使人們很容易知曉;簡,則是盡量簡單化使人們很容易順從。容易知曉則必有著強大的親附力,能夠簡易地順從則必然會有強大的社會功效。有親附力則可長久,有社會功效則可廣大社會事業。可持久這就是賢人的德性,可廣大這就是賢人的事業。

《易經》雖然隻有六十四卦好似過於簡單,但能得出天下的道理。《易經》就是聖人得出的天下之理,而簡易蘊藏在成位的卦爻辭與卦象之中。

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聖人設置易卦,供人觀察其象而生卦象思維,係之文辭,以明示吉凶,(陽)剛(陰)柔爻交替地相互推移而產生變化。所以《易》辭中所說的吉與凶,是為有所失、有所得的象征;悔吝,是為憂虞之象征。變化,必有好壞,為應及時而進或及時而退的象征;(陽)剛交(陽變陰)(陰)柔重(陰變陽),就好似為晝夜交替而變化的象征。六爻的變動,含有(天地人)三才之道。所以君子居位而安者,是八卦(應是個人命卦)所定的人生次序;所喜樂而玩習者,是(卦)爻辭的優美而富有哲理的文辭。用韋編三絕的精神,學懂掌握《易經》。因此君子居位或居住而有閑暇時則觀察卦象,而玩味其文辭;將有行動時則宜起卦觀察卦爻的變化,而玩味其筮占。所以這樣就能“自有上天保佑,吉祥而無不利了”。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彖辭,是說明卦象的;爻辭,是說明人生或所問之事的階段性變化的;吉凶,是說明事務失得的;悔吝,是說明有小的過失。無咎,是說明善於補求過失。所以貴賤的分列,存在於所處的爻位;齊定其事情的小大,存在於各卦之中;辯別吉凶,存在於卦爻辭中;憂慮悔吝,存在於吉凶之間的細小的界限之中;戒懼而無咎,存在於能夠及時悔改。因此卦所主之事有大小,辭有凶險平易,《易》中的卦辭爻辭,就各有所指向。

《易》與天地準,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易》中道理是聖人長期對天地仰觀俯查,研究總結而得出的真理,與天地等同,所以能包羅天地之道,仰首以觀看天文,俯首以察看地理,所以知曉幽深難明的事物變化的原故。由事物開始返歸到事物終結,所以可以說《易》是知曉死生的學說,即用易理和易占能知人的生死或某一事物的開始與終結。

精氣聚合而生成物形,遊魂氣散導致物形變化。因此可測知鬼神莫測的難以觀察的情狀。(易)所說的道理與天地相似,所以不違背天地的規律。

《易》能幫人更進一步了解和知道周圍萬物,而以其自然之道成就天下萬物,所以不會有太過或不及的弊端。遍行而不停留,順應天道,知曉性命之理,因而不會憂愁。安居則思坤土之德,敦厚而廣施仁德,故能夠愛民,愛民就必然會受到民眾的愛戴。、

《易》道包含了天地變化之理而不超過,巧妙的成就促生萬物而不會有明顯的遺漏,通曉了《易》的變化之道而又能順應的人是可謂智者,故易道神妙變化無一定處所,也無固定的形體,全在人們對易的領會與體悟。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一陰一陽相互轉化、相互變化的道理就叫做道,秉承把握了其道的人,多善有作為;順成其道,“裁成輔相”成就事務的本性。仁者看見了道的仁的部分,便稱道為仁,智者看見道的智慧部分,便稱道為智。百姓日用其道,卻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已很少見了。君子之道應是顯現道的仁德於外,潛藏道的功用於內,順著事務的本性去鼓動萬物生長而不去與聖人同憂慮,造就萬物盛德大業,道以是完備至極呀!富有叫做大業,日新叫做盛德。陰陽變化生生不已叫做易,成天象為乾,效地形為坤,窮極蓍策之數預知未來叫做占,通達變化的叫做事,陰陽變化不可測度叫做神。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這易道寬廣嗬,盛大嗬!要說它遠,則無所窮,要說它近,則寧靜而方正,要說天地之間則萬物具備。這乾,靜止時圓圜,運動時開辟。所以廣生萬物。易道廣生大生與天地相配合,變化通達與四時相配合,陰陽之義可以與日月相配合,是易道簡約的善性與至大的德性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