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緒論(1 / 1)

人類通過長期實踐創造了種類繁多的機器。現代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機器隨處可見,如拖拉機、汽車、機床、內燃機以及縫紉機、洗衣機等,用途雖有不同,性能和結構各異,但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單缸內燃機,它由活塞、連杆、曲柄、齒輪、凸輪、推杆、氣閥和缸體所組成。當燃氣在燃燒室內燃燒膨脹時,產生壓力推動活塞,並通過連杆帶動曲軸轉動做功,而曲軸又帶動齒輪和凸輪推動推杆,以啟閉閥門而完成吸進燃氣和排除廢氣。由於各構件的動作配合協調,曲軸獲得連續不斷的轉動。由此可見,內燃機具有如下特征:

它是實物的組合體。

各實體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它能做功或實現能量的轉換。

一般來講,機器都具有以上三個特征,機器主要是做功或轉換能量。如內燃機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而一部複雜的機器又可分解為若幹個變換運動形式或傳遞動力的相對獨立的基本係統,稱之為機構。它具有機器的前兩個特征,如上述內燃機中的曲抦滑塊機構、凸輪機構和齒輪機構,所以機器由機構組成。通常所說的機械則是機器和機構的總稱。

本書的前半部分為機械原理內容,著重研究常用機構(平麵連杆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輪係和其它機構)的組成和運動學及動力學基本知識。

本書後半部分為機械設計內容,隻研究一般工作條件下,一般參數的通用零件,按其功能可分為聯接件(螺紋聯接、鍵和花鍵聯接);傳動件(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杆傳動、螺旋傳動);支承部件(軸、軸承、聯軸器)以及彈簧等。著重研究其工作原理、結構、計算、選型、使用和維護等。

機構和機械零件的選擇和設計,應以整機的設計要求和設計程序為依據。設計時首先要滿足它實現預定功能;同時應滿足使用維修方便,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外形美觀等項要求。對於食品、紡織等機械,還須滿足防汙特殊要求。一部機器的設計包括:市場調查、可行性研究、設計(方案設計、總體設計、結構設計、施工設計)和試製、鑒定及生產等階段,並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評價。以上各階段經常需要相互配合,交叉進行,多次反複修改,逐步臻於完善。

機械設計基礎是一門設計性的技術基礎課,在學習中,應熟悉國家有關標準,規範。學會查閱手冊以及各種技術資料,培養具有設計簡單機械裝置的能力。

機械設計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意培養將多學科知識(工程力學,製圖,金屬工藝學等)在設計課程中的綜合運用能力,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對各種機構,機械零件D至整機注意觀察、分析,比較,增強對機械技術的熟悉了解。培養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習專業課和提高對機械產品的利用,開發與創新打下初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