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是海曲縣的大財主,家中有上千畝茶園,所產優質茶葉銷往全國各地,供不應求,家境很是殷實。楊慶不嫖不賭,沒有任何惡習,人也大方豪爽,喜歡結交朋友,救助別人,海曲人稱“小孟嚐”。
楊慶有一個雅好,那就是收藏石頭,幾十年來,他通過各種渠道收藏了數以萬計的奇石,為此,他還特地為這些石頭修了一座大屋子,美其名曰:石客居。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這天,楊慶剛起床,就覺得胸口堵得慌,還隱隱作疼,開始沒有在意,因為此時將近花甲之年的楊慶身體一直很結實,平日連頭痛感冒都很少得,豈料那胸口越來越悶,後來就像一塊巨石壓在胸口,楊慶實在忍受不住,就忙名家人請來了海曲有名的藥鋪“濟世堂”的大夫,大夫診脈之後,卻不知楊慶得了什麼病,隻好開了一些消食散結的藥,楊慶吃了之後不但沒有任何效果,那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了。
這日,楊慶將兒子楊仙叫到身邊,說:“為父這輩子啥好東西也吃過,啥好玩的東西也見過,自問良心也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按說死了也不虧了,可是為父心裏卻有一個遺憾。”楊仙垂淚道:“爹,你把你的心願講出來,我想盡辦法也要滿足你!”
原來,楊慶雖然藏石無數,不過他最中意的是三塊奇石,奇石上有三個大字:福祿禧,卻唯獨少一個壽字石,為此,楊慶在四十幾歲時,就將家產交給兒子楊仙打點,自己雲遊天下,希望找到這塊有壽字的奇石,但是他幾乎走遍了天下名山大川,找了十幾年,卻一直沒有找到壽字奇石,為此,他一直覺得這是平生最大的遺憾。
楊仙很孝順,一聽父親的話,為了滿足父親的心願,當下,他四處張貼告示,說誰要是將有壽字的石頭獻出來,賞銀兩千兩。告示貼出去一個月,眼見著父親的病越來越嚴重,卻沒有人前來獻石。楊仙又將賞銀提高到五千兩,結果還是沒有壽字奇石的行蹤。
正在楊仙眼睜睜看著父親的病情原來越嚴重,卻沒有任何辦法,他想起離家幾十裏的奎山上有一座寺廟,就想去上香,求菩薩保佑父親挺過來。
楊仙剛到奎山腳下,就看見了一些人,足有幾百口,這些人扶老攜幼,滿臉菜色,漫無目的的向前走著,楊仙打聽後才知道,原來這些人是因為黃河決口逃荒的難民,在途中,已經有數百人餓死或者病死,楊仙向父親一樣,是個善人,具有菩薩的心腸,當下,就顧不得上山燒香,趕緊回到家中,讓手下設下粥廠,救助這些人。
楊仙設粥廠救助災民的事情一傳十、十傳百,呼啦啦,附近的災民全都來討粥吃,楊慶知道了此事,對兒子的行為大為讚賞,說:“仙兒,你先不要顧著為父的事,先照顧災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