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浣雲居酒醉題詩 於謙祠如飛捉飛賊(1 / 2)

馬貴進來見\"醉鬼\"張三正與賽金花交談,再見張三那身怒役裝束,心內吃了一驚。張三急忙用手指揀起地上的一片瓜子皮兒,對賽金花道:\"王爺請你去呢!\"賽金花點點頭,一扭屁股,站起身來走了出去。

馬貴見賽金花出去,對張三道:\"張三爺,你八成又喝醉了吧,你好大膽,怎麼闖入恭王府胡鬧?剛才你在客房偷聽程師叔與慶王爺談話,我就看見你了,我還以為你走了,原來你又闖到這萃錦園胡鬧,還不快把鳳凰金釵交出來?\"張三嘿嘿笑道:\"怎麼?這大觀園就許賽金花來逛,就不許我張三爺來逛呀?難道她就是金鑄的,銀捏的,我張三爺就是鐵打的,泥吹的?鳳凰釵不在我這兒,八成是'燕子'李三偷走了……\"\"什麼?'燕子'李三也來了?不行,我得轉轉,這小子不一定又偷了什麼了。\"馬貴說完拔腿出去了。

張三本來就對王五等未邀他開會議事憋了一肚子火,又挨了馬貴的數落,心裏火更大了,索性朝園中走來。他走過\"鬆風水月\"、\"淩倒景\",來到\"浣雲居\"。那\"浣雲居\"隱於小山深樹間,編竹成籬,頗具山村風味。屋內備有酒缸,屋前有石桌、石凳,是供王府的貴族飲酒喝茶之處。張三一看大喜,搬出酒碗,就在那石凳上大口大口地飲起來。

酒過三巡,已然大醉,他見那居室壁上題有首詩:\"臨溪結竹籬,居然小村社。糝徑草成茵,野花香滿架。穿林■茶煙,盤石對鷗坐。秋深蘆荻風,春雨桑麻課。耕釣有■閑,雲水自無價。\"張三醉眼朦朧地看了一回,讚道:好詩!遂也拾了一根木炭,在那壁上也題了一首詩:詩曰:陶然於青籬,醉臥此村社。春風過無聲,芬香播滿架。入林自是仙,依雲對月樂。夜深聞鳥語,白頭伴老客。垂釣不悉閑,問酒更無價。署名:醉鬼張三。張三左右瞧瞧,又覺不妥,用力抹去,笑了三聲,飄然而去。

張三醉曛曛回到源順鏢局時已是掌燈時分,王五不在鏢局內。張三進了自己的屋,歪在炕上呼呼睡著了。

睡至半夜,張三到屋外小解,猛見房上有個人影一閃,他隱到屋角細看,見有個瘦矮的家夥,身穿一件黑衣,頭纏黑巾,腰中係一條白帶,輕如貓,立如蛇。那人一招\"倒掛金鍾\"正往王五的屋內張望。張三此時酒已醒了一半。他走了幾步,見王五的屋內亮著燭,從窗前晃動的人影來看,是王五正與妻子王章氏交談。一忽兒,隻見王五閃身出來,從源順鏢局正門走了出去。房上那人也悄然溜下來,尾隨王五出去。那人經過張三身旁時,張三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人一張蠟黃的黃鼠臉,右額有一撮突出的黃毛。張三覺得此事蹺蹊,那人可疑,可是王五深更半夜又出去幹什麼呢?

王五沿著護城河朝東而來,進了崇文門城樓,來到東單拐進一個胡同。張三細瞧那胡同牌子,是西裱褙胡同,王五走進一個深宅大院,後麵尾隨那人沒有進去,來到牆前一招\"壁虎匍行\",上了牆,轉眼不見了。張三來到門前,但見門額上書\"於忠肅公祠\"五個字,原來這是明代民族英雄於謙的故居。

張三讀過幾年私塾,他聽先生講,於謙是與嶽飛、楊業等齊名的忠臣,當時明英宗昏庸無能,寵信太監王振,當蒙古兵大舉入侵時,王振慫恿明英宗親征,以炫耀武力。明軍在山西戰事失利,退到土木堡,瓦刺兵突襲,50萬明軍全軍覆滅,英宗被俘,這就是有名的\"土木之變。\"蒙古兵挾英宗向明朝誘和,並舉兵迫近北京城。兵部尚書於謙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已任,親臨督戰。德勝門一戰大捷,蒙古兵又逼近彰儀門,於謙率領城內官兵奮勇抗敵,大獲全勝,保衛了北京城。但是後來英宗複辟,於謙卻慘遭殺害。臨刑之日,陰霾翳天,京郊婦孺,無不灑淚。於謙在生活上非常節儉,皇帝曾賜給他一座在丁華門的豪宅,但他拒絕了,一直住在此處,所以當他家被抄時,發現這裏家無餘資,蕭然僅書籍,真是兩袖清風。明成化二年,於謙已死,才被朝廷特認複官,並將這座故宅改為\"忠節祠\"。明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並在祠內立於謙塑像。

張三再看兩邊有一副對聯,左聯是:空山血淚憑誰訴;右聯是:萬裏忠魂獨自歸。

張三一縱身上了房,院內有幾個人正在練武,他們手執大刀,頭纏英雄結,身穿白衣,原來是義和團團民。張三來到一個閣樓前,這是二層小樓,上書\"熱血千秋\"四字匾額,下麵有\"奎光閣\"三個大字匾額。張三悄然上樓,見樓上有個房間燭光明亮,屋內有三個人正在交談。一個是中年壯漢,蓮蓬胡須,兩目如電,頭纏英雄結,背一口寶刀,他是這裏義和團神壇的大師兄三德兒,旁邊那人五十有餘,頭戴一個半笠,紅臉膛,一道劍眉,聲音格外洪亮,穿一身白袍,他就是天津、直隸義和團首領張德成,另外一人正是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