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觀京俗孤女落榮府 猜詩謎雙才比詩藝(1 / 3)

隻見那人個子適中,體態勻稱,白皙的麵頰豐滿紅潤,一雙機警的眼睛忽閃忽閃轉動,真是一個俊俏的美男子。張三打量了半天也未認出此人。那人咯咯笑個不停,發出銀鈴般的聲音:\"張三爺好大的忘性,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

張三猛然想起,這不是刑部侍郎王金亭的女兒王媛文嗎?原來她女扮男裝也到這裏逛廟會來了。

張三俏皮地說:\"這個後生好漂亮,以後娶媳婦可不用著急嘍!\"

王媛文生氣地撅起粉嫩的小嘴:\"三爺好貧嘴,看幾壺酒把你灌糊塗了。\"

羅癭正在看演雙簧,這時回過頭來,笑著問:\"這位是誰呀?\"

張三道:\"是刑部侍郎王大人家的千金。\"接著介紹王媛文與他相識。

王媛文道:\"在家裏待著好憋悶,女孩子家出門又不方便,所以才扮成這個模樣。\"

羅癭公道:\"幸會!咱們一起逛逛吧。\"

這時王媛文看到旁邊有個冰糖葫蘆攤。那\"二龍戲珠\",有兩串黑棗曲曲彎彎地穿在竹枝上,活像兩條躍然跳動的小龍,頂端用核桃仁做的兩顆龍頭之間,含著一顆小紅燈籠似的櫻桃,晶瑩剔透,閃閃放光。用紅果襯底,藕心當帽的\"瑞雪\";用紅果雕出一龍一鳳的\"龍鳳呈祥\";用山藥和黑棗做成的\"熊貓\";用果丹皮刻出的\"福祿壽喜\",神態各異,美不勝收。

王媛文叫道:\"張三爺,過年了,還不請我們吃根冰糖葫蘆。\"

張三摸了摸後腦勺,笑著說:\"冰糖葫蘆還是請得起的,但我有個要求。\"

王媛文揚著臉,眨巴眨巴眼睛:\"你說吧。\"\"你給我講一段糖葫蘆的曆史。\"

王媛文不假思索地說:\"唐朝僖宗年間,黃巢揭竿造反,攻州占郡。每打一個且仗,便命令手下人把一根根樹枝穿上核桃仁,這一枝一果代表一個頭顱,再蘸上糖,賞賜給那些立下戰功的將士們,以後每打一個勝仗都如此做。後來黃巢率領大軍攻洛陽,破潼關,唐僖宗逃跑,黃巢做了皇帝。為了歡慶勝利,人們把紅果穿在樹枝上再蘸蔗糖。這南糖北果穿在一起象征著南北統一、國泰民安。後來這種吃食慢慢演變下來,就是現在的的糖葫蘆了。怎麼樣?來一支吧!\"張三連連點頭,摸出銀兩,買了一支\"天女散花\"、一支\"麻姑上壽\"和一支\"吉祥如意\",他把\"天女散花\"給了王媛文,\"麻姑上壽\"給了羅癭公,自己吃那支\"吉祥如意。\"

三個人邊吃邊談,徐徐走來。羅癭公被那牆上懸掛著的一留遛剪紙吸引住了。有一張剪紙剪著一棵白菜,上麵爬著一隻蟈蟈,紅寶石般的秋蛩,怡然自得地爬在翡翠似的白散上,鼓翅長鳴,白菜是那樣挺拔水靈,蟈蟈的兩根長須,又細又長,好像在微微顫動。

羅癭公正看得出神,忽見遊人驚慌起來,紛紛躲避。抬眼望去,原來前麵過來一乘八抬大轎,前邊有十幾名兵勇、護院吆五喝六地推搡著行人,鳴鑼開道。一位老人躲得慢了點兒,被他們推倒在地上。這時聽到幾個人在低聲議論:\"百姓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快躲吧。\"

\"這位榮老爺,好不威風。\"

\"唉,官大壓死人,仗著他的勢力什麼壞事不幹?前幾天他從這兒過,看見一個姑娘長得俊,硬是拉去做使喚丫頭,把姑娘的爺爺都打壞了。\"

\"咱們往後閃閃吧,上次我躲慢了一點兒,就讓開路的奴才打了一頓。\"

這時,張三也擠了過來,但見那乘大轎轎簾一掀開一角,現出榮祿的麵孔,他眼眼惺忪,露出陰險的奸笑。

榮祿的轎子過後不久,又有一夥兵勇抬著一乘花轎匆匆而來,轎內傳出一個少女的尖叫聲。猛地那轎簾被扯開,露出一個女子的淚臉,她翠眉含嬌,丹唇啟秀,白如玉,軟如棉,眼淚汪汪。張三見那女子麵熟,一時又記不起來,他想那女子定然有冤屈,於是想挺身上前。可是胳膊卻被王媛文死死拽住。王媛文輕聲道:\"三爺,他們人多勢眾……\"

張三眼睜睜看著那花轎走遠,狠狠地跺著腳。王媛文正巧低頭,見地麵黃土地上有了一個小坑,她暗暗佩服張三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