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基本路線,為黨的中心任務服務,用完成本單位任務的實際效果來檢驗黨支部的工作
圍繞黨的政治路線進行黨的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重要原則,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成功經驗。由於黨支部處於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第一線,直接擔負著組織領導的重大責任,因而更需要把確保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作為加強自身建設和改進自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並將在這方麵取得的實際成效,作為檢驗工作的主要依據。
2.必須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改進黨支部的活動內容和工作方式
在改革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勢下,黨支部建設在思想觀念、組織設置、工作內容、活動方式等方麵有諸多不適應的情況。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創新,在繼承發揚優良傳統,運用以往的成功經驗的同時,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使黨的建設適應時代的要求。
3.必須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強黨支部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
堅持從嚴治黨,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方針之一。黨支部擔負著教育、管理、監督黨員的責任,嚴格黨內生活,嚴格執行黨的紀律,才能使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從而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黨支部貫徹從嚴治黨的方針,就是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和黨的紀律來規範黨員的言行。從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黨員的素質,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嚴要嚴在教育管理上,嚴在執行紀律上,嚴在健全製度上。隻有這樣,才能弘揚正氣,反對歪風,防止和克服治黨不嚴、失之於寬的現象。
4.必須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
民主集中製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它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在黨的紀律麵前人人平等,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
5.必須立足於經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加強和改進黨支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又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的過程。在新形勢下加強黨支部建設,要努力走出一條依靠經常性工作和製度化建設的新路子。當然,立足於經常性的工作,並不排斥在一個時期內集中精力解決某些突出問題,隻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把這項工作落在實處,抓出成效。
核心概念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鬥目標。“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
中共十七大報告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1)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3)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4)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麵改善人民生活。(5)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經典薦讀
1.《建設一個成熟的有戰鬥力的黨》
《建設一個成熟的有戰鬥力的黨》是鄧小平在1965年,論述毛澤東同誌從1935年遵義會議一直到1945年七大這十年間處理黨內問題經驗的一篇文章。總結了毛澤東同誌一方麵領導抗戰,使黨實行正確的抗戰路線;另一方麵總結黨的經驗教訓,寫出了包括哲學、政治、軍事等方麵的一係列的文章。全麵地總結了我黨在這一時期的發展經驗,吸取經驗教訓對於怎麼樣去建設一個成熟的有戰鬥力的黨有著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