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慧:榆林“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1 / 1)

“前幾年,我在四川劍閣的鶴鳴山看到一塊清嘉慶年間的石碑,上寫道:‘天下名勝之地,古跡所存,可以曆久而不廢者,必賴有賢哲維持於其間,又必世事承平,風俗醇美,人才盛而物力豐。’對照今天的榆林,上麵這段話可謂是字字恰當。改革開放以來,榆林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尤其是全國矚目的煤、油、氣資源,更顯示了其進一步發展的巨大潛力。今天,榆林市在經濟大發展的同時,珍貴的名勝古跡得以保護,讓現代活力與曆史風貌相得益彰,永放異彩。”

(摘自中國城市規劃院顧問、總規劃師、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王景慧2004年為《中國名城榆林》所作“序”)

“榆林是塞上古城,是黃土高原農耕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的交彙之地,這裏曾經商雲集,商號店鋪鱗次櫛比。榆林也是九邊重鎮之一,這裏不但有長城及要塞鎮北台,明代還曾三拓榆陽,建成規模宏大的城池。雖然是歲月荏苒,物經滄桑,如今的榆林依然保存有豐富的文物古跡,成為燦爛曆史的見證。鎮北台的雄險、紅石峽的絢麗、古城牆的壯偉、淩霄塔的秀逸、萬佛樓的端莊、民居院落的安逸,還有那飄散著鄉土芬芳的榆林豆腐、榆林小曲也加入合唱,共同歌頌著榆林的多姿與輝煌。也正因為如此,榆林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

(摘自王景慧2004年為《中國名城榆林》所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