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生忠(1909-1993),吳堡縣人。1933年入黨,是吳佳地區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曾任紅軍團長、師長、八路軍分區司令、西藏工委黨委委員,解放軍援藏運輸總隊政委、蘭州軍區後勤部政委。慕在援藏期間,親自指揮修築了中外聞名的“青藏公路”,創建了青海的格爾木市。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離休前為解放軍副兵團級領導幹部。
王兆相(1909—?),神木縣人。1928年入黨,為陝北神府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長期在部隊工作,離休前任裝甲兵部隊顧問,為正兵團級部隊領導。
劉瀾濤(1910-1997),米脂縣城郊鄉人。1925年考入綏德四師,1926年入團,1928年入黨。曆任中共定邊工委書記、陝北特委宣傳部長、天津市委副書記等職。建國後任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行政委員會主席,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蘭州軍區第一政委,第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和中顧委常委。是陝北的著名的共產黨人之一。
朱俠夫(1911-1977),榆陽區鎮川鎮人。1926年入團,1927年轉為共產黨員。紅軍時期曆任黨的區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等職。抗戰時期任中共西北工委幹部科長、中共米脂縣委書記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榆橫特委統戰部長,鎮川工委書記,榆林工委書記,曾為榆林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貢獻。全國解放以後,曾任青海省委常務書記,青海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張達誌(1911-1992),佳縣店鎮人。1929年入黨,民主革命時期曆任中共陝北特委委員,紅二十七軍師政委,紅十五軍團政治部民運部長,綏蒙軍區政委、中共綏蒙區委書記,一野第四軍軍長。解放後任西北公安部隊司令員兼政委、蘭州軍區司令員、軍委炮兵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郭洪濤(1911-2004),米脂縣人。1925年考入榆林中學,年底加入共產黨。曾任中共榆林特支部書記、榆林地委組織部長、陝北特委組織部長、西北工委秘書長、陝北省委書記、陝甘寧邊區黨委書記、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東北鐵路總局副局長。解放後任天津鐵路局長、中央鐵道部副部長、國家經委副主任、國務院能源基地辦主任、中顧委委員等職。
張秀山(1911—?),神木縣喬岔灘鄉人。1929年在榆林中學學習時入黨,參加紅軍後曾任紅二十六軍連長、團政委、師政委,中共陝甘寧邊區特委書記,神府特委書記,鬆江省委書記,遼寧省委書記等,建國後任東北局第二書記、國家農委副主任和中顧委委員等職。
杜煥卿(1912-1934),女,米脂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陝北早期女共產黨人之一。曾在陝北特委負責交通聯絡工作,1933年在北京進行革命活動時被捕,次年在南京獄中犧牲。她的英名被載入雨花台烈士陵園的名冊。
杭逢源(1912-1970),神木縣高家堡人。是全省公認的老中醫,在中醫治療領域有廣泛影響。
崔田民(1912-1991),綏德縣崔家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紅軍師政委,冀魯豫軍區政委、司令員、誌願軍鐵道兵團政委,軍委鐵道兵政委,第二炮兵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馬文瑞(1912-2004),子洲縣高坪鄉人。1927年入團轉黨,1928年起曆任綏德縣委委員、團委書記,子長縣委書記,中共陝北省委秘書長、陝甘寧分區黨委書記,西北局組織部部長。建國後任國家勞動部副部長、國家計委副主任、陝西省委第一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賈拓夫(1913-1967),神木縣城關人。1924年入團,1927年考入綏德四師,不久入黨,任過中共陝北特委委員,中共陝西省委秘書長等。1933年赴江西向中共中央彙報陝甘工作,出席中共六屆五中全會。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征北上,到陝北後,按照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協助王首道等同誌妥善處理了陝北肅反擴大化問題。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陝甘寧邊區統戰部長,西北局常委、秘書長,西北財經辦主任等職。建國後,任西北局常委,西安市委書記、市長,中央經委主任,國家計委副主任等職,1959年以後受到錯誤批判,1967年在北京冤逝。
羅明(1913-1977),陝西蒲城縣人。1927年入黨後長期從事革命活動。1942年任中共宜川縣委書記。1947年任中共榆林工委委員後,積極從事黨的統戰工作,曾為榆林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貢獻。榆林解放後,任軍管委員會委員,中共榆林市委書記、市政府市長等職,全國解放後任過西北局統戰部處長、辦公室主任、二機部西北辦事處黨組書記、省文化局副局長、省戲校校長等職。
習仲勳(1913—?),陝西富平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從事農民運動。1936年1月任中共關中特委常委、蘇維埃政府副主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關中地委書記、專員公署專員、軍分區和關中警備區第一政委。1947年起任陝甘寧野戰集團軍政委,西北野戰兵團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軍野戰軍副政委。協助彭德懷指揮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戰役,三戰三捷。1950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1953年9月任國務院秘書長。1956年9月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1959年4月至1962年10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1978年3月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同年12月被增選為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79年任廣東省省委書記、省長。1980年兼任廣州軍區第一政委。1982年9月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1988年4月被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劉素菲(1914-1967),女,府穀縣人。1929年初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與劉瀾清結婚。曾被選為黨的七大代表,任過中共北嶽區婦委書記、華北局組織部處長、西北局辦公廳主任和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1967年12月“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
惠中權(1915-1968),清澗縣下廿裏鋪鄉人。1934年入黨,後任吳堡團委書記,中共甘泉縣委書記、靖邊縣委書記,毛澤東秘書等職。解放後,曾任西北局農村工作部部長、華南墾殖局黨委副書記、林業部常務副部長等職,1968年在北京因受迫害而死,後為其平反昭雪。
楊清(1915-1983),府穀縣人。解放前,曾就讀於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後任四川女子師範學院、南昌中正大學、重慶大學和西北大學副教授、教授等職。解放後,長期擔任東北師範大學教授職務。
趙錦峰(1916-1976),清澗縣人。1934年參加革命並入黨。建國前曆任中共佳縣、清澗、米脂、橫山縣委書記,綏德地委秘書長,西北青救會秘書長,西府副專員等職。建國後,任青海省委委員、財委副主任、農業廳廳長。1954年調陝西任農辦主任、農業廳廳長。中央5月工作會議後,因“反省委”等錯誤受撤職等處分。“文化大革命”後期恢複黨籍。1969年下放綏德五裏灣勞動,帶領群眾征山治水,被譽為“真八路”。1976年10月4日因指揮搶修險壩,不幸遇難,群眾懷念他,在村口立碑紀念。
柳青(1916-1978),本名劉蘊華,字東園,吳堡縣寺溝村人。創作了《銅牆鐵壁》、《種穀記》、《創業史》等長篇小說。是現代著名作家。
張鵬舉(1916-1988),榆林縣城人。1936年考入榆林職業中學,後因病輟學,遂萌學醫之念。初期受業於伯父張鴻儒。50年代初參加工作。後到陝西省中醫師資班深造,隨山東中醫學院院長、全國著名中醫劉惠明臨證學習,得其真傳。其名載入《當代中國中醫名誌》中。本人多次當選為全國衛生係統先進個人,出席省第一屆科技大會,獲科技成果獎。生前擔任過榆林地區中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理事陝西省中醫學會副會長、省政協委員。
楊增占(1918-1964),橫山縣粉房台鄉人。自幼攬工,1936年加入共青團,1939年入黨。1945年參加革命工作。先後在橫山縣擔任過鄉長、指導員、公安助理員、區長。1949年調至榆林,曆任小紀汗、牛家梁區委書記,縣建設科長、農林水牧局長,牛家梁農場場長,被群眾譽為征沙治水的“土專家”、“硬漢”。
張世雄(1920-1994),陝西神木縣人。中醫主任醫師。1936年參加革命,曆任中醫科主任,神木縣、榆林縣中醫院院長,縣政協副主席,榆林地區中醫學會副會長等職。在醫療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治療體係,取得了肯定的療效,編寫《癌症治療體會》等30篇論文,在全國醫學雜誌上發表。他的事跡在《陝西日報》、《人民日報》報道,譽為“人民的好醫生”。陝西省衛生廳授予他“全省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
黃瀛(1920-1998),字仙洲,榆林市人。大學學曆,高級教師,一生從事教育事業。1939年讀高中二年級時,因家中房子被日本飛機炸毀,生活困難而停止學業,創建義信號毛織廠生產軍用毛毯,專供延安八路軍使用,資金由地下黨員老惠提供,可其住宅院落為共產黨聯絡點,保護了一批地下共產黨員。1946年到榆林師範任職,同時擔任榆林和平促進會會計。榆林解放後,在榆林中學、榆林師範工作。1954年3月到神木任教師。1958年7月創建神木縣函授學校任教導員,主持工作,因成績顯著,於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之後,全國推廣神木縣函授教育經驗,省教育廳多次在神木縣召開全省函授教育現場會。1964年借調到陝西省教育廳任教材審編員,參加中小學教材編寫工作。1981年調到榆林地區函授部工作,創建適應新形勢的函授教育新模式。曾十多次被縣、地、區評為“模範教師”、“先進工作者”、“模範工作者”、“學習模範”,1986年離休,享受縣處級老幹部待遇。
郭謙亨(1920-2004),生於榆林城中醫世家,並師從名醫袁碩甫,奠定了紮實的醫學基礎。1938年開始行醫,1949年以後,曾任榆林縣中醫聯診所主任。1955年起,先後任陝西省中醫學院溫病教研室主任、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副主任、醫療係副主任等職。他是省中醫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他創製的“出血熱預防片”獲1985年西安市經濟開發成果獎。《溫病評述》一書獲1976年省科研成果獎。
汪洋(1920-2003),橫山縣人。1937年入黨,曾任解放軍師長、軍長,誌願軍第三十九軍第一一六師師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七機部部長等職。1964年晉升少將。汪在朝鮮戰場指揮的“雲山之戰”戰術戰法出奇製勝,曾受到毛澤東、彭德懷、劉伯承等人的多次表彰。《雲山戰例》還被編入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正式軍事教科書,作為戰役範例宣講。離任前,汪洋為解放軍正兵團職級領導幹部。
高景德(1922—?),佳縣神泉人。1945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1951年考入蘇聯加裏寧理工學院並獲博士學位,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在蘇聯的博士獲得者,擔任過北大教授、清華大學校長等職,係中科院院士。
苗秀山(1930-1981),子洲縣人。1948年2月參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出任米脂縣委書記。1978年後提任中共榆林地委副書記。
李守林(1928-1992),定邊縣人。1950年入黨。全國著名造林模範,曾任中共第九、十、十一大中央候補委員和黨的十二大代表。
黃佩(1934-1989),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人。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陝北防沙造林局、榆林專署林業局、地委生產辦公室、地革委農辦和中共榆林地委工作。曆任科長,地革委農辦核心小組成員、農辦副主任,地委副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榆林地委秘書長,中共榆林地委委員。以工作不分晝夜、勤奮踏實而著稱。
路遙(1949-1992),清澗縣人,本名王衛國。創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中篇和長篇小說,是當代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