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緒論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流行病學的基本概念
①流行病學定義;②流行病學特征。
二、流行病學的原理與應用
①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②流行病學的應用。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流行病學的基本概念
1.流行病學定義
流行病學歸屬於預防醫學,是預防醫學的一門基本課程。流行病學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現象與健康狀態,它運用群體宏觀研究方法,注重於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人群的健康狀況,而不是僅關心個體的發病情況。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從本質上可歸納為三大類,即觀察法、實驗法和理論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現場觀察法是流行病學最重要的研究手段,因為現場是流行病學研究的關鍵場所,流行病學研究就是到人群現場去進行調查研究。
觀察法的核心是研究者不能對研究對象的暴露情況施加任何幹預或限製,暴露完全是一種自然狀態,研究人員隻是客觀地通過現場調查,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流行病學現場觀察法又分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實驗法是指在研究者控製下,對人群施加某種因素或幹預措施,或消除某種因素,以觀察對發生疾病或者健康狀態的影響。
目前教科書上將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分為四大類,即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實驗性研究和理論性研究。
2.流行病學特征
流行病學學科具有如下特征:①群體特征;②以分布為起點的特征;③對比的特征;④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的特征;⑤預防為主的特征;⑥社會醫學的特征。
二、流行病學的原理與應用
1.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
流行病學的研究範圍不限於傳染病,已擴大到所有的疾病和健康狀態。流行病學從研究疾病的分布,揭示影響疾病分布的因素入手,進一步探索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及有利於健康的因素,從而製定防製對策以達到有效控製或預防疾病,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
流行病學是預防醫學中一門重要的方法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已應用於醫藥衛生及公共衛生事業的各個方麵。可概括如下:①疾病預防和促進健康;②疾病監測;③疾病的病因和危險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預防的效呆評價。流行病學方法應用範圍廣泛,與其他相關學科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形成許多分支學科,這有利於促進流行病學學科及相關學枓的發展。
第二單元 疾病的分布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標
①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標;②疾病頻率指標之間的關係。
二、疾病的流行強度①散發;②流行;③暴發。
三、疾病分布的特征
①人群分布的特征;②地區分布的特征;③時間分布的特征;④疾病的人群、地區和時問的綜合描述。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標
1.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標
在流行病學研究中,描述疾病的分布,比較不同人群發病的危險性,或評價某項防製措施效果的好壞最常用的指標是各種率,率表示某特殊事件發生頻度,是一個強度指標。
①發病率一定期間內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數,同時期暴露人口數。發病率的分子是新發病例數,分母應該是有可能發生該病的人群。發病率常用來衡量某時期一個地X人群發生某種疾病危險性的大小。當不同地區發病率比較時,應注意病例診斷標準、發現病例的方法及兩地區人口構成是否存在差異,有無可比性,若年齡、性別構成不同應標化後再做比較
②罹患率本質上與發病率相同,常用來描述某一局限範圍短時間內的發病情況。觀察時間多用日、周、旬、月為單位,多用於流行爆發疫情的調查分析。
③患病率表示某一時點(或時期)受檢人口中患有某種疾病人數的比例。其分子是調杏時的現存病例數,包括新、舊病例,分母是受檢人數。患病率表示某一時點(或時期)人群中某種疾病存在的多少。可描述病程較長的慢性病的流行情況。
④續發率指原發病例發病後,與其接觸者受其感染在疾病最短到最長潛伏期之問出現的病例與易感接觸者總數之比。續發率可描述人與人之間能發生傳播的疾病,測量病人作為傳染源的意義,比較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強弱。
⑤死亡率是測量人群死亡危險最常用的指標,反映某地區不同時期人群的健康狀況和生保健工作的水平。死亡率有粗死亡率和死亡專率。不同地區死亡率比較時應注意:死㈥診斷依據是否相同,有無漏報,人口構成是否具有可比性等。對於測定發病率不準確且病死率極低的傳染病還可計算超額死亡率。病死率高的惡性腫瘤,死亡率可準確反映其發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