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從敵工部到聯絡部(2 / 2)

3月10日,胡宗南集團進攻延安的15個旅共14萬餘人,在洛川、宜川地區集結完畢,並召開了作戰會議,宣布了進攻延安的作戰計劃。中共中央軍委於11日召開會議,分析了形勢和敵情,認為胡宗南集團大舉進攻延安已迫在眉睫,解放軍的外線部隊向敵側後出擊的作戰尚未展開,敵軍數倍於我,我軍正麵防禦作戰將十分不利。為了要把胡宗南部拖住,使其不能增援其他戰場,中央作出主動放棄延安的重要決策,並決定調晉綏軍區第2縱隊加入陝甘寧野戰集團。3月12日,彭德懷向毛主席報告了視察南線防務的情況,毛主席立即決定,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彭德懷直接指揮西北戰場,粉碎國民黨軍對延安的瘋狂進攻。

194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撤銷陝甘寧人民解放軍野戰集團軍番號,成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簡稱西野)。3月20日,西野指揮機關在延安梁村正式組建。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兼西北人民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富縣套筒塬,以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部、政治部為基礎,組建西野司令部和政治部。張宗遜任西野副司令員,習仲勳任副政治委員,張文舟任參謀長,王政柱任副參謀長,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張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劉景範任後勤司令員,方仲如任後勤副司令員,原陝甘寧野戰集團軍政治部各部組成西北野戰軍政治部。

當日,彭總來到套筒塬並召集徐立清、張德生和我談話,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彭總。談話後決定,以原西北局城工部和統戰部的大批幹部為基礎,成立隨軍工作團,並以此加強對敵軍的統戰聯絡工作。將敵工部改為聯絡部,任命我為部長,並增設聯絡科、訓練科(審查、改造戰俘)、秘書科(主要負責派遣)、情報科等,並調原城工部工作隊的負責人張光天、方晨、原任科長的王直、傅生等同誌分別任科長。實際上就是把西北局城工部、統戰部的工作轉移到戰時的聯絡部。彭總語重心長地特別叮囑:“毛主席告訴我,範明同誌在統戰聯絡工作方麵很有經驗。你在徐立清、張德生同誌的直接領導下,要和過去做過地下工作的閻揆要、張文舟等同誌多聯係多配合。”從此時起,西野在對內對外發布的布告上,就都用聯絡部的名義。

根據戰爭需要,對各級敵工部門的組織和任務做了具體規定:團設股,股長1人,幹事2人;師設科,科長1人、幹事3人;軍根據情況設部或科,部(科)長1人、幹事4-5人。任務為:軍以處理俘虜、瓦解敵軍、研究敵人為主;師以處理俘虜與瓦解敵軍為主,也應進行一些研究工作;團以初步清查俘虜官兵、打掃戰場、收集文件材料、處理敵人俘虜、組織領導喊話和政治攻勢等的具體工作為主。各級敵工幹部的來源,凡領導幹部,由部隊配備,其他幹部則從俘虜中的尉級以下青年知識分子中爭取、改造使用。為了加強接收俘虜的工作,軍成立訓練大隊,師成立訓練隊(或叫敵工隊),歸敵工部門領導,並作為敵工部門的機動力量,平時訓練俘虜班長和留下準備使用的下級軍官,根據訓練程度與部隊需要,邊訓邊補。同時利用這一力量,進行瓦解敵軍與對敵軍、敵區進行各種調查研究工作。戰時作為接收俘虜,進行政治攻勢的骨幹。

3月下旬,張德生和我到第四縱隊蹲點。此時四縱司令員王世泰正在關中作戰。騎六師編入四縱後,曾發生了許多問題,經過改組,實行了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後,這支部隊迅速革命化,戰鬥力也日漸提高。對此,張德生、王世泰認為我過去堅持要在騎六師實行解放軍政治工作的意見是正確的。自此張德生開始對我器重起來。他對別人說,範明這個人雖然過去有些個人英雄主義,但在重大的關鍵問題上,事實證明許多意見和看法都是對的。張德生同誌同時對我要求也很嚴格,經常給我敲警鍾,要我注意不要“翹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