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城鄉規劃衛生的目的和意義
①城鄉規劃的目的和意義;②製定城鄉規劃的基本原則。
二、城市的功能分區及其衛生學要求
①城市功能分區的原則;②生活居住區和工業區的衛生學要求。
三、城市居住區規劃衛生
居住區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的衛生要求。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城鄉規劃衛生的目的和意義
1.城鄉規劃的目的和意義
城鄉規劃是指在城市中合理地對居民生活居住區、工業區、交通運輸、倉庫區和郊區,在農村中對農村居民點、農業生產作業區和鄉鎮工業、倉庫用地等進行總的規劃,以適應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的需要。城鄉規劃衛生對城鄉居民區規劃提出衛生要求,為人們創造最良好的生產、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有利於發展國民經濟,有利於環境保護和造福人段。
搞好城市規劃衛生有以下目的和衛生學意義:
①控製宏觀環境的汙染;②解決城市人口密集對環境的影響;③削減人工合成物質對環境的影響;④保持城市生態係統的自然平衡。
2.製定城鄉規劃的基本原則
①結合我國特點及發展遠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②注意居民區規劃衛生和住宅建築衛生,保證良好的居住條件,增進健康,促進生產發展。③貫徹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衛生部門積極參與城鄉規劃衛生工作。④正確進行文化生活服務機構的布局,使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結合。⑤建築住宅應注意實用、經濟、衛生、美觀及綠化。
二、城市的功能分區及其衛生學要求
1.城市功能分區的原則
城市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不同,使用土地的要求也各有差別。除應滿足技術和經濟方麵的要求外,還應考慮衛生上的要求。
①生活居住用地應選擇城市中衛生條件最好的地段;②防止工業區對生活居住區的不良影響;③嚴防各功能區混雜布置;④保證生活居住區與工業區之間有適當的距離;⑤各功能分區應留有發展備用地;⑥各功能分區的用地選擇應同時定案。
3.生活居住區和工業區的衛生學要求
(1)生活居住區
生活居住區是居民常年居住的地區,應設在城鎮中衛生條件和自然條件最好的地段。主要應考慮下列幾方麵。①地勢高,清潔,幹燥,利於排水等;②通風及日照良好;③水源良好,水量充足;④麵積大,有發展餘地;⑤交通方便。總的基本衛生要求是:清潔、安靜、方便、有舒適的生活條件。
(1)工業區
工業企業應統一規劃,設在工業專用區內,防止各種汙染物汙染環境。工業區應設在河流下遊,城鎮邊緣,應在主風向的下風側,與居民區應有衛生防護距離並應在其內進行綠化。
三、城市居住區規劃衛生
1.居住區建築密度
居住區建築密度是反映居住小區衛生條件的重要指標,是指居住建築基底麵積占居住建築用地麵積的比例。居住建築密度應適當,建築物之間的間距大,建築物就開闊,建築密度就小,空地就多。院落空地能保證住宅有良好的日照、通風、綠化。
建築密度與建築物的層數有關,層數越高,建築物之間的衛生間距要求越大,建築密度也就相應的越小。我國規定的建築密度:一層為30~40,二層為30~35,三層為26~30,四層為267。左右,五層為23左右,六層為20。
2.居住區人口密度
居住區人口密度是反映居住小區衛生條件的文一重要指標。它能正確地表明居住區內容納居民的疏密程度。人口密度小可以保證住宅區內有足夠的綠化麵積及良好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人口密度過高,則居住擁擠,容易傳播疾病,還使空地及綠地麵積相應減少,通風和日照也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居住環境不易保持安靜,衛生狀況易於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