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無限增長(4)(1 / 3)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究竟將給中國帶來什麼?奧運會和世博會這兩大“超級引擎”儼然形成南北呼應之勢,必將對21世紀初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深遠影響。對比這兩大“超級引擎”的有關數據:奧運會將直接投資16億美元,世博會30億美元,它們對隨之而來的城市相關產業的帶動投資則更高達5至10倍。而分別以北京、上海為核心城市的環渤海京津唐、長(江)三角地區,將是最為直接的受益者。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發展部副部長侯永誌所言,奧運會和世博會分別在京津唐和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舉行,無疑將使兩個“龍頭”搖擺得更有力,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更明顯。(注解15,“奧運世博成引擎專家稱其帶動中國發展再次提速”,《中國新聞網》,2002年12月09日。)

“奧運課題組”專家、北京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劍說,相比長(江)三角、珠(江)三角,京津唐的市場要素發揮尚不充分。奧運會的5個場館在“京外”,其中包括青島的帆船項目,天津、沈陽、秦皇島等地足球項目。此外,河北有鋼鐵、建材、陶瓷等傳統產業優勢,天津則以化工和海洋運輸見長,這是推動周邊區域合作的巨大契機。據悉,河北豐陵縣已主動接軌北京,開發“奧運經濟”項目30多個,包括有為“綠色北京”提供風景樹育苗、草坪花卉等。京津間高速不過一小時車程,天津機場完全可為北京分流國際、國內客流。而北京海上運輸能力不足,也可由天津港、唐山港等海港統籌安排,以大大提高京津唐地區的國際運輸能力。此外,一般預料,北京奧運所創造的商機包括房地產、觀光、旅遊、運輸、信息科技、食品、廣告、體育用品以及各行各業的消費市場,不下千億元的商機令人垂涎。

據預測,作為一項巨大產業,北京奧運物流需求將高達432億元人民幣。由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發布的“2005北京奧運經濟報告”中預計,與400多億奧運物流產業相對應的將是200億元的奧運租賃市場。按照3%租賃行業平均利潤率測算,參與其中的租賃企業將有望分得6億元左右的利潤。

“奧運經濟報告”分析,2008年北京奧運會規模超過雅典。從最初奧運場館建設到最終奧運會結束,需要龐大的物流體係支撐。比賽前後所需的器材、體育用品運送、儲存、包裝、信息處理,乃至眾多人員的來往、出行、旅遊及消費品的配送等,都屬物流範圍。(注解16,“北京發布奧運經濟報告,《人民網》,2006年6月2日。以下有關”奧運經濟報告“的內容都來自同一注解。)

據租賃業專家沙泉分析,從國際曆屆奧運會經驗看,相關奧運的設備都可以通過租賃方式來解決。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的桌椅板凳、大運會餐廳裏供1萬人使用的餐桌椅,餐具等場館設施,大多數都是租來的。如果購買費用在150萬元左右,而15天的租賃費則隻需20萬元。

“奧運經濟報告”分析,北京物流業將在奧運會促進下以每年30%速度迅速增長。據奧運經濟研究會的調查,北京市年貨運總量基本保持在3億噸左右,約占全國貨運總量的2%至3%,其中,公路運輸量占貨運總量比重在91%以上,航空貨運量占全國的17%左右。目前,中國的租賃企業雖然達上萬家,業務集中在工程機械、辦公設備、汽車租賃等多個領域,但市場覆蓋麵仍相當低。中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還相當低,貨源封閉、物流企業服務整體水平不高,大部分物流服務企業功能單一,更突出的是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後,手工作業等原始方式並不鮮見。中國物流企業在與國際知名企業競爭奧運物流中明顯處於下風。眼下擁有先進的物流設施設備、豐富的物流運作經驗和國際網絡支持的外國物流企業已開始滲入中國市場。顯然,北京奧運物流麵臨了難得的發展機會。“奧運經濟報告”認為,中國物流產業專業人才奇缺是製約北京及全國奧運物流發展的關鍵。據顯示,目前中國國物流業專業人才匱乏,被列入12類緊缺人才中,其缺口達60餘萬,僅北京就缺20萬人。物流專家建議,物流企業參與奧運物流,應借鑒曆屆奧運會物流供貨商的經驗,對企業物流服務水平進行ISO9000、ISO14000等認證,同時,著重培訓奧運物流管理和實際操作人才,為參與奧運物流服務成立專門服務中心,實行奧運貨物優先辦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