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智救樵夫(2 / 3)

張小姐一見這樵夫,便想起春上去鹿門寺進香,遇到歹徒,多虧樵夫搭救的事。眼下見恩人淋雨,於是,急差丫環下樓開門,請樵夫進屋避雨。

丫環領樵夫走到繡樓下,說道:“此乃後宅,外人不得進入的,我去問問小姐,將公子安置何處避雨才好。”

張小姐見救命恩人淋得像落湯雞似的,不假思索地對丫環吩咐道:“此時雨大,顧不得去稟報父親了;先讓公子上樓避雨,換下濕衣服,待雨小些起時,再去告訴家父,好好酬謝這位大恩人。”

於是,丫環又走下繡樓,請樵夫上樓。

樵夫見是小姐閨閣,執意不上去,要冒雨而走。

丫環一見急了,邊拽住樵夫邊喊小姐。

樓上張小姐見樵夫不肯上樓,知他是有礙於男女之嫌,便拿著素色衣服和雨具下樓來。

誰知就在這時,張員外帶著家丁聞聲趕來,一見小姐、丫環和樵夫正拉拽著,麵前還有女兒的貼身衣服,頓時怒氣衝衝地走上前,不問情由,便指揮家丁,將樵夫綁下,連夜押送到縣衙問罪。

縣太爺是張員外沒過門的兒女親家,他偏聽張員外一麵之詞,不容樵夫辯解,當堂便將樵夫判了死罪,並答應張員外到時可掏其心肝,為沒過門的媳婦壓驚出氣。

孟浩然聽到這裏,禁不住問道:“老伯,這些事情你是怎麼知曉的?”

老漢道:“事出之後,張小姐差丫環探得我家住處,前來告知的。”

孟浩然點點頭說:“原來如此。”

老漢老淚縱橫地央求道:“老朽得知小兒無辜蒙冤,前去探監,從小兒口中得知先生正直仗義,又係襄陽名士,一向嫉惡如仇,望先生笑納。”

孟浩然道:“雖說當今歌舞升平,實則唯有權和財方能成事。我雖一介書生,但絕非利祿小人,銀子我分文不取。但你令郎係我忘年之交,此銀倒可派上用場。”

老漢感激地問:“但不知道孟先生有何妙計,可救小兒之命?”

孟浩然早已成竹在胸,便如此這般地對老漢講了一遍。

老漢聽罷,連聲說:“此計雖好,但不知鹿門寺住持肯不肯依計而行哩!”

孟浩然道:“普度眾生乃佛門宗旨,懲惡揚善乃教徒本色,況且令郎也與大師交往甚密,他哪有見死不求之理!你快隨我帶上銀兩前去求救。”他說罷,當即領著老漢一同來到鹿門寺內,見到住持,把樵夫的不白之冤和解救出獄的辦法講敘了一遍。

住持乃是嫉惡仗義之人。他聽了孟浩然的計謀,口念無量佛,當即喚過一位與樵夫長相和年紀差不多的尼姑蘭花,對她說明了原委。

蘭花也是一位俠心義膽的女子。當下表示謹遵師命,到時依計行事。

眼看到了秋斬之時,孟浩然領著老漢攜帶銀兩趕往縣城,去肯求縣太爺答應行刑前,讓老漢請鹿門寺住持進獄做超度法事。

縣令見傲視王侯的孟浩然攜銀子求自己幫忙,飄飄然送個順水人情,便簽了火簽。

事不宜遲,孟浩然帶著火簽買通了獄卒,當晚就請鹿門寺住持做超度法事。

鹿門住持在做法事時,讓蘭花換下樵夫的衣衫,打扮成樵夫的模樣,坐在牢內,而讓樵夫扮成尼姑模樣,出了大獄。

這天上午,樵夫就要開刀問斬。行刑前縣太爺令衙役將樵夫押上公堂。

張員外早已來到公堂。

縣太爺例行公事,向犯人讀了刑部批文,並問犯人還有何話要講。

縣太爺話音一落,犯人就大聲叫道:“大老爺明鑒,小人實在是冤枉啊!”

縣太爺驚堂木一拍,厲聲喝道:“刁民信口,上次本縣審訊,你已供認不諱。今日為何又翻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