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快傳到當地國民黨政府官員那裏,他們害怕“紅軍墳”的事傳到上麵,下令把墳平掉。保長張建秋讓人去平墳,派誰誰不去,給錢也不去,隻得自己去。桑木椏的群眾得知,紛紛趕來,把保長團團圍住,不許他挖“紅軍墳”。保長見眾怒難犯,隻好回去報告。上麵讓鄉長親自去辦。鄉長帶著鄉丁來挖墳,又受到群眾阻攔。有人還嚇唬他:“你們要挖墳,小心紅軍顯靈,給你們降災降難。”
鄉長惱羞成怒,威脅群眾:“誰敢反抗,誰就是共產黨,就要抓去坐牢!”並命令鄉丁動手挖。事又湊巧,一個鄉丁一鋤頭挖下去,一塊石頭滾下來,砸到腳上,鮮血直流。這時,群眾中有人高喊:“紅軍顯靈了,紅軍顯靈了!”鄉丁停下手中鋤頭,不敢再挖。鄉長的挖墳行動也夭折了。
國民黨遵義專員高文伯得知“紅軍墳”遲遲沒有平掉,責令縣長親自出馬。縣長帶著保警大隊的兵來到“紅軍墳”前,縣長騎的馬受到眾多群眾哄喊的驚嚇,突然奔跳起來,把縣長摔了下來。縣長受了傷,保警連忙把縣長扶起送醫。平墳隊伍先行撤走。到了夜晚,保警們再來,把墳平掉了。
不久,一座更高更大更堅固的“紅軍墳”又聳立在桑木椏向陽的坡地上。“紅軍墳”從此成為當地村民不斷傳說的故事。因墓中的紅軍衛生員很年輕,人們在故事中稱他“小紅”。1953年,遵義市人民政府修建“紅軍烈士陵園”時,將“紅軍墳”遷入陵園。之後,為了便於人們瞻仰這位被群眾廣泛傳頌的紅軍衛生員,還鑄造了一尊銅像安放在墓前。由於故事中的主人公被稱為“小紅”,後人誤以為是位女衛生員,這尊銅像塑成了女性。
第三軍醫大學老校長鍾有煌將軍是個老紅軍,一直覺得這個衛生員是個男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他致函中共遵義市委黨史研究室,提出對“紅軍墳”裏衛生員性別的質疑,並介紹了紅十三團最後撤離遵義時發生了二營衛生員龍思泉為農民看病未歸隊的情況。遵義有關方麵十分重視,根據他提供的線索,在當地群眾中進行調查考證,找到了兩位當年參加埋葬這位紅軍衛生員遺體的農民,由此確認:“紅軍墳”裏長眠的就是為農民治病後被敵人殺害的二營衛生員龍思泉。
感言: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勳。龍思泉犧牲時才18歲,他以年輕的生命換來了人民對紅軍的讚譽和思念。他的形象被塑成女衛生員,已然成為紅軍時期黨領導的軍隊與老百姓血脈相係、水乳交融的永恒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