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答道:“少說三個連。”
朱德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夠了夠了,兵工廠有三個連的人馬足夠了。”
左權把自己畫的兵工廠設計圖展開彙報:“我與劉鼎同誌商量過了,工廠總建築麵積六千平方米,造十二棟房,建築材料就地取材用石塊,最大的鉗工房一千平方米,兩層結構,樓下生產,樓上住宿。”
彭德懷插話問:“好是好,隻是要快,越快越好,你看需要多少時間?”
左權說:“半年。”
朱德當即指示,立即成立工事委員會,把黃崖洞建成攻不垮、打不爛的地下兵工廠。
1940年初,彭德懷再次來到黃崖洞。他擔心工廠的安全保障問題,問道:“敵人要是來個萬人‘掃蕩’,你們能頂多久?機器來不來得及轉移?守備部隊有沒有反擊力量?”
左權在建廠之初就考慮了這些問題,回答說:“工廠外圍各個口,都構置了兩層防線、三道雷區,我們不讓路,敵人五天以內是攻不到廠區的。廠區裏挖有秘密坑道,實在吃緊的時候,機器可以撤進坑道,然後從上邊通道搬到山上分散掩藏。工廠區可以變成大雷區,主峰下麵部署了三層火力,可以控製整個廠區。”
彭德懷聽了介紹,頻頻點頭稱讚。
視察完兵工廠之後,彭德懷一行人沿著盤山小路出了黃崖洞,走上剛落得了腳的新棧道,來到一麵大斷崖邊。一條瀑布沿崖而下,把山口衝出了一條大斷溝。兵工廠建成後,便在這條斷溝上裝了一座吊橋,千軍難入。彭德懷看了半天,突然看見山口處隻挖了一點的野戰工事,就衝著擔任兵工廠保衛任務的特務團團長說:“歐致富,你準備在這裏怎麼布兵?你就不怕敵人重兵從這裏突破?”
歐致富明白彭德懷指的是工事太簡陋,便解釋說:“這裏要等第二期工程才能搞。”彭德懷說:“抽一個營來,趕快搞。山口兩邊要修上地堡,要立足於敵人馬上來攻你,把這裏造成他們的墳墓!”
根據彭德懷的指示,左權立刻決定,馬上抽調特務團一營和總部炮兵團的三個連,加速構築永久工事。
1940年9月,黃崖洞兵工廠的建設完全走上了正軌,年產量可裝備16個團,成為八路軍在抗日戰爭期間首屈一指的兵工廠,生產出來的武器、彈藥,源源不斷地送到前線部隊,為抗戰的勝利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武器保障。左權也由此被譽為“八路軍兵工之父”。
感言:
在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嚴重缺乏槍支彈藥,這是現代戰爭史上我軍遇到的獨特困境。一個指揮戰爭的高級將領,受命去籌建兵工廠,在萬山叢中的懸崖洞穴裏,培養我軍兵工人才,打造射向侵略者的槍彈。在極端簡陋的環境條件下,克萬難,創奇跡。左權的文韜武略,及其勇於擔當的開拓精神,至今堪為當代軍人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