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一年的反複實驗,盛誌勇率領的團隊終於攻克了儲皮裝置、皮膚活力測定和抗凍液配製、皮膚消毒方法以及降溫複活控製等技術難關,在上世紀60年代初研究出用液氮儲存皮膚的方法,建成了當時全國第一個、亞洲最大的低溫異體皮庫,我國燒傷外科由此邁出了曆史性跨越的第一步。
在他燒傷救治生涯中,最令人稱道的是救助航天工業部青年女話務員孫力(化名)的故事。1980年10月15日,航天工業部機房發生了一場意外火災,28歲的女話務員孫力被嚴重燒傷,全身焦黑,生命危在旦夕。孫力被轉到解放軍總醫院燒傷科,盛誌勇當時在該科負責工作。
盛誌勇念書時,老師說過:“凡是有70%麵積燒傷,都是死亡,不要救,救不活的。”現在他看到的孫力,全身燒傷麵積達到95%,深度燒傷90%,同時伴有嚴重的呼吸道損傷。
要不要救?經仔細檢查,盛誌勇發現孫力頭皮上還有一處皮膚沒有被完全燒傷。這一塊頭皮,在盛誌勇看來,是孫力存活的惟一希望。盛誌勇決定救!
他切掉孫力身上已經燒焦的皮膚和壞死的組織,為她施行植皮手術。
植皮,就是用別人的皮膚組織,暫時代替患者的皮膚,覆蓋到身體上避免感染,然後移植一些患者自己的皮膚。他把孫力的頭皮分成許多小塊,然後在別人的皮膚上打洞,再把小塊皮膚放進小洞裏,自身的皮膚移植到身體之後,每個小塊都在擴張,而別人的皮膚因異體排斥三個星期之後就掉了,孫力自身的這一小塊頭皮就這樣開始自行擴張。
整個治療過程中,孫力的頭皮前後共取了38次。兩個月後,孫力全身的創麵竟然奇跡般愈合了。現在,孫力用失去指頭的雙手,幾乎可以做任何家務,甚至包餃子、鉤編織品等。
上個世紀90年代,在一次國際燒傷會議上,盛老的學生把一部記錄孫力治療過程的片子帶去放映,轟動了整個會場!一位外國老教授,看完後眼含熱淚把盛老的學生抱起來原地轉了兩圈,稱這是中國治療燒傷病人的奇跡。
外國同行曾多次問盛誌勇,當時,你覺得有救活的希望嗎?盛誌勇坦率地說,我也不知能不能救活。那你為什麼想到還要救?盛誌勇說,隻要有一絲希望,就要盡全力去救!外國朋友問:她是你的親人嗎?盛誌勇想想,說:是的,在我們軍隊,老百姓就是親人。
感言:
如同他的名字,盛誌勇具有勇攀高峰的誌氣和勇氣。不僅有誌有勇,他還具有敏銳的思維和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在近70年的醫學生涯中,他以對醫學事業的摯愛和頑強不息的探索精神,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共和國醫學之最,他精湛的醫術使無數遭火魔吞卷過的人獲得了第二次生命,特別是在大麵積深度燒傷的治療方麵,他把我國燒傷救治水平推向了世界領先地位。如此茂盛的誌與勇,就是軍醫本色,軍人的戰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