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世界上第一台錄像究竟是何時出現的呢?提到這個問題,還得從電視機誕生以後說起。當電視機出現後不久,人們就萌生了把電視信號記錄下來以便以後重放的念頭,猶如錄音機把聲音錄下來以便日後重放一樣。於是,在1928年10月,一個叫芬奇·巴耶特的英國人申請了唱片式錄像的專利,並生產了試用唱片。(30年代中公開銷售過,那時的售價相當於35便士。)製作時,芬奇·巴耶特先把30線的掃描圖像通過特殊的機構轉變為間頻信號,然後像製作唱片一樣在錄像唱片上刻出螺旋溝槽,這種錄像唱片必須跟電視機和電唱機(包括拾音設備)一起才能使用,這便是世界上第一台原始的錄像機。
VCD機
起源:中國 問世年代:1992年 發明人:薑萬猛、孫燕生
在中國提起VCD,不能不提起曾經輝煌一時的安徽萬燕公司,更不能不提起他的創始人薑萬猛。正是他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台VCD機。提起這台機子的由來,還得從頭講起。
那是在1992年,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上,美國C-CUBE公司展出了一項不起眼的MPEG(圖像解壓縮)技術,這項技術引起了當時為安徽現代集團總經理薑萬猛的興趣,他憑直覺立刻想到,用這一技術可以把圖像和聲音同時存儲在一張小光盤上製成產出售,將大有市場可為。此後,薑萬猛便著手這一計劃的實施。
1992年12月,他與美籍華人孫燕生共同投資1700萬美元成立了萬燕公司,各取了薑萬猛、孫燕生名字中的一個字作為公司名稱。他們先後又出資57萬美元,從事這項技術的研發工作。終於在1993年9月,將MPEG技術成功地應用到音像視聽產品上,並研製出一種物美價廉的視聽產品——VCD機。但遺憾的是當初薑萬猛開發出第一台VCD機時,隻注重了產品的市場推廣而沒有立刻申請專利。
電熨鬥
起源:美國 問世年代:1902年 發明人:李查遜
家中有支電熨鬥,生活能方便很多,像西裝、呢服、襯衫、長褲、洗淨曬幹,一經電熨鬥的熨燙,即整潔挺括,又穿戴舒服、美觀瀟灑。那麼,如今人們所使用的電熨鬥是怎樣來的呢?提起這個話題,其中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呢。
最早的電熨鬥出現在美國。但是,這種電熨鬥不但價格昂貴,而且還有一個使人害怕的大毛病——漏電。直到1901年,一個沉默寡言的青年人決心對它進行一番改製,才完全解決了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這個青年,就是後來成為著名企業家的李查遜。
當時的李查遜,經常思考怎樣發明一種社會需要的電力用具,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地位。經過留心觀察他發現,有的日常電力用具之所以銷路好,很重要一條便是產品安全有保證,用戶使用起來沒有顧慮。受此啟發,使他想起了當時的電熨鬥,便自問道:“為什麼我不可以對這種漏電的電熨鬥來一番改造呢?隻要安全有保證,銷路一定會好起來的。”李查遜抓住這閃念的靈感,立即買了一個電熨鬥,帶回家仔細研究起了它的內部結構和改進方法。夜沒有白熬,汗也沒有白流,1902年秋天,改製的電熨鬥終於試驗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個不會漏電的李查遜安全電熨鬥誕生了。
電爐
起源:美國 問世年代:1904年 發明人: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