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爾鐵塔讓法國人引以為傲,同時在建築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金屬橋
起源:英格蘭 問世年代:1781年 發明人:托馬斯·法諾·伯裏卡特
位於英格蘭,科爾布魯克代爾的塞文河上的大鐵橋,是世界上第一座金屬橋,大鐵橋有一種完全古典的勻稱和雅致(它預示了18世紀將要出現的事物),這種設計在當時是極富有探索性的工程,它是對構思設計這座大橋的鐵器製造商的技術和勇氣的一曲頌歌。
這座橋的建築師兼橋梁設計師是來自什魯斯伯裏的托馬斯·法諾·伯裏卡特,他在1773年向他的委托人約翰·威爾金斯遜提出了這項工程。約翰·威爾金斯遜在當地有一家鐵廠,他是一位鐵器的推崇者,他還有一個非常響亮的綽號——“鐵瘋子”威爾金斯遜,正是他幫助了這項計劃的實施。
大鐵橋於1777年開始澆鑄,這座橋梁如木結構一樣,是預製後再行裝配的,用互相扣住的接頭、楔子,接連起來。1779年在不中斷河上交通的情況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把大橋樹立起來,而此時陸上道路還需要建造橋麵和鋪設,於是工人們又日以繼夜地趕工,最後,終於在1781年的元旦使大橋通車。
這座優美單跨橋的跨度為30.6 米,重量稍高於384公噸,它在當時引起人們很大的興趣和好奇。它的建成大大推動了當時的科學技術和建築學的發展。
人工染料
起源:英國 問世年代:1856 發明人:柏琴
1849年的英國,正流行瘧疾,對付這種可怕的疾病,隻有從金雞納樹中提取的奎寧能夠治療,但是金雞納樹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所以,提取的奎寧很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於是,科學家們在想:能否采用化學合成的辦法來製取奎寧呢?其中,年輕的柏琴作為另外一位科學家的助手也在研究這一課題。
有一次,在製取奎寧的試驗中,當柏琴往反應瓶裏加進重鉻酸鉀後,竟出現了一種奇妙的紫色粉狀的物質,柏琴感到奇怪!因為這種現象從他從未見過。為了知道這種物質的性質,柏琴隨手向容器中加了一點酒精,忽然他眼前一亮,酒精溶液變成了鮮豔的紫紅色,這種顏色美麗極了。柏琴隨手從瓶子裏取出一點紫色物放在手上,想仔細地瞧瞧它究竟是何物?不料,一不小心,紫紅色物碰到他的白色衣服,衣服上碰到這種物質的地方立即變成了紫紅色。柏琴敏銳地感覺到這種紫紅色的物質可以用來作為染料。想到此,柏琴激動萬分,他立即重新做了剛才的試驗。
這一次,柏琴製取了好多紫紅色物質,並把它調成溶液。另外,他又找來一些白布,並將其浸入到此溶液中。幾小時後,白布真的被染成了鮮豔的紫紅色。盡管自己沒有製得奎寧,但卻意外地合成了染料,這讓柏琴非常高興,於是他命名這種染料為苯胺紫。這一年是1856年,柏琴年僅18歲。
鐵絲網
起源:美國 問世年代:1873 發明人:約瑟夫·克利頓
1873年的一天,美國伊利諾斯州的一位牧場主約瑟夫·克利頓,去德卡伯縣的集市購物,他看見一個貨主正向人們展示新型鐵絲網。那是一些普通的無刺鐵絲網,但在固定用的木樁上卻布滿了鐵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