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膽放心地使用人才,將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獲。記住隻有信任才能使人才發揮他最大的潛能。
1.做山野菜的年青人
一家著名的國際貿易公司高薪招聘業務人員,應征者絡繹不絕。在眾多的應聘者中,有一位年輕人條件最好,畢業於名牌大學,又有在市外貿公司工作三年的經驗,所以他坐在主考官麵前時,非常自信。
“你在外貿具體做什麼?”主考官開始發問。
“做山野菜。”
“哦,做山野菜。那你說說,對業務人員來說,是產品重要,還是客戶重要?”
年輕人想了想,說:“客戶重要。”
主考官看了看他,又問:“你做山野菜應該知道,山野菜中,菠菜出口主要是對日本,以前銷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少,可是最近幾年,國外客商卻不要了,你說說為什麼。”
“因為菜不好。”
“那你說說,為什麼不好?”
“嗯,”年輕人停頓了一下,“就是質量不好。”
主考官看了看他,說:“我敢斷定,你沒有去過產地。”年輕人看著主考官,沉默了30秒鍾,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是,卻反問:“你說說怎麼能看出我去沒去過?”
“如果你去過,就應該知道為什麼菜不好。采集野菜的最佳時間隻有十天左右,這期間的野菜鮮嫩好吃,早了不成,晚了就老了。采好後,要攤開放在地裏晾曬一天,第二天翻個個,再晾曬一天,把水分蒸發幹,然後再成把捆好,裝箱。等食用時放在涼水裏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可是當地農民為了多采多賣,把野菜采到家,來不及放在地上晾曬。而是放在熱炕上暖,這樣隻用兩個小時就烘幹了。這樣加工處理的野菜,從外表上看都一樣,可是食用時,不管放在水裏怎麼泡,都像老樹根一樣,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動。國外客商發現後,對此提出警告,一次,兩次,還是如此。結果,人家幹脆封殺,再不從我國進口了!”
年輕人聽了,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說:“我是沒有去過產地,所以不知道你說的這些事。”
年輕人帶著遺憾走出公司的大樓。這位最有希望人選的年輕人,最終沒有被錄取。這樣的結局,從他離開主考官的那一刻,就已經知道了。他非常清楚:像這樣著名的公司,是不會錄取他這樣一個在外貿工作三年、整天陪客戶吃飯卻沒有去過一次產地的業務人員的!
心靈語思
工作就是認真誠實,不是吃喝玩樂。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隻有讓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生才會真實,生活才會真實,也才會擁有舒服快樂。
2.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他更是一個典型的依靠自己白手起家的人物。當別人問及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時,他回答說:
“我覺得一個人若想真正成功,最好是讓他生長在貧賤的環境中。因為今天的社會處處凶險,猶如巨浪滔天的汪洋大海,所以必須要有堅強的決心,靠自己的力量,才能開拓美好的前程。創業時最好是一無憑借,才不會產生依賴的心理,因為,行為成功的人,最要緊的就是要有獨立精神。而一般生長在豪門富室的公子哥兒,由於過慣了揮霍享受的日子,很難再要求他們刻苦耐勞,所以往往就成為不幸的失敗者。”
卡耐基本來就生長在貧窮家庭中,靠自己慢慢幹起來,最終變成擁有億萬資產的大富翁,所以不難看出這段話是他的經驗之談。
事實也是如此,無論做什麼事,如果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一心隻想依賴他人,哪還會有成功的希望?不隻是個人,整個國家社會也是如此,如果隻依賴外國的經濟援助、技術輔導等,縱使能得到繁榮,但基礎也不會穩固。日本過分依賴外國的石油資源,所以一旦麵臨石油危機,就弄得人心惶惶,社會不穩。所以每個人一定要養成獨立自主的精神,才不會在事情突變時束手無策。
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偉大政治思想家福澤諭吉也說:“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立自主的氣魄,就表示他的愛國程度不夠。”可能大家會懷疑,獨立自主和愛國程度有何關聯呢?因為集合數千萬個不能獨立自主的人,充其量也不過是一群相互依賴的烏合之眾,怎能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這情形就算在一家小規模的公司也一樣,如果職員一定要接獲上司的指令才能辦事,這家公司還談什麼潛力或發展呢?
一個人未來的一切都取決於他的生活理念。生活理念可以重塑一個人的性格,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影響他的動機和行為方式,甚至決定他的命運。
心靈語思
勿庸置疑,一個人若想走向成功,別人的幫助不可缺少,但你不能總是期待別人於每件事業都為你提供幫助。否則,別人隻會看輕你,認為你平庸無能,你也無法摘取勝利的桂冠。
3.先命令自己
一個好的領導者往往是以身作則的。組織得好、指揮得當的領導者,常常是處處自己做樣子,即使能力差一點,也可以把下屬吸引、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共同把工作、事業搞好。反過來,對於隻說不做,隻要求下屬做到而自己做不到的領導,下屬是不買賬的,因此,要想得到下屬的讚美,就必須從自身做起,要“幹著指揮”,而不要“站著指揮”。
領導者“幹著指揮”,這是一種無聲的命令。這種命令,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比有聲的文字的命令更有效,更有威力,這種威力,不是靠領導者手中的權力、不是強製力,而是靠領導者自身的模範帶頭、艱苦實幹的作風,這是一種威望之力。
如果領導者僅僅是“站著指揮”,慢慢地與下屬就會產生一種無形的距離,甚至一道鴻溝,指揮就會失去威力,甚至會完全失靈。特別是“調擺”(指領導者的組織和指揮)任務不大的領導者更不能“站著指揮”。試想,一個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的單位,那裏的“小蘿卜頭”也僅僅是發號施令,不親自動手,行嗎?下屬會擁護他,親近他嗎?
因此,作為一個領導者,不要時時都擺出一等的架子,要多參加一些極平常的勞動,比如:打掃衛生、裝訂文件、整理報紙等,或者一些突出性的活動。從分工來說,這些活當然屬於下屬工作人員,但你絕對不要認為與自己無關。當你得閑時候或者“就勢”幫助下屬做這些事情,你能給下屬一種自重感,使他們感到你看重他的工作,尊重他的人格。同時,你又能給下屬一種親切感,使他感到你沒有架子,平易近人,願意在你的手下工作。
一個單位的領導者要把自己的單位搞好,必然要向自己的下屬提出許多具體的要求,製訂具體的行為規範,要使每個下屬遵守這些行為規範。達到這些要求,辦法很多,而最根本的就是:凡是要求下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舉個小小的例子:要求下屬上班,開會不遲到,領導者自己首先要按時到,如果自己遲到了,就沒有資格批評遲到的下屬了。日本豐田技研工業總公司的創始人和總經理本田宗一郎就是“身教重於言教”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本田宗一郎以對人太粗暴而聞名,他一看見員工做得不對,拳頭立刻就會飛過去。盡管這樣,年輕人並不討厭他,反而更加佩服他的表率作風。因為本田宗一郎都是自己率先去幹棘手的事,艱苦的活兒,親自做示範,無聲地告訴人們:你們也要這樣幹。
例如1950年,也就是藤澤武夫進入公司的第二年,有一天,為了談一筆出口生意,本田宗一郎和藤澤武夫在濱鬆一家日本餐館裏招待外國商人。
外國商人在廁所裏不小心弄掉了假牙,本田宗一郎聽後,二話沒說跑到廁所,脫光衣服,跳下糞池,用木棒小心翼翼地慢慢打撈,打撈出來後,衝洗於淨,並作了消毒處理,外國商人高興得手舞足蹈。
這件事使完全失望的外國人很受感動。藤澤武夫目睹了這一切,認為一輩子可以和他合作下去。而他的下屬們更是從中受益匪淺,由此懂得了在金錢麵前誰是高尚的,誰是渺小的了。因為那麼肮髒的活兒,完全可以給錢讓人去幹。
心靈語思
下屬享有對上司讚美的主動權,要想贏得下屬的讚美,就要做好榜樣,讓下屬心服口服。
4.夢想的財富
沒錢的人總自我安慰錢不是財富,錢不等於幸福、愛情、友情……那麼有錢人又是怎樣看待錢的呢?
布洛克原是家族大公司總經理,在他執掌公司幾年後,意識到失去了太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於是他決定放棄年薪60萬美元的職位,回到親人中間。他說:“我不想等將來回首往事的時候,發現自己除了錢什麼也沒有。”他在一所中學謀得了一個年薪隻有2萬美元的數學教師職位。在一年結束之際,他收到了學生的賀卡,賀卡上寫著一句令他驕傲的讚美語:“給天下最棒的老師。”布洛克認為他終於擁有夢想的財富。這個真實的故事看上去似曾相識,很像我們一直以來所接受的正統教育的範例。但這不同。因為我們並不把這認為是擁有財富,而是把其視為“在向社會索取的同時應該回報社會”。他的選擇,使其擁有了另一種財富。而什麼是真正的財富。這才是布洛克與眾不同的認識。這種認識是一種內心的認同,而不是一種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