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丁丁的大蘋果
一個叫丁丁的孩子,從小就在家裏受到尊老愛幼的訓練。比如每次買回蘋果來,家長都要讓丁丁效仿孔融讓梨的故事。丁丁可謂訓練有素,他每次都要揀最大的蘋果先給奶奶吃,奶奶照例每次都誇讚一番:“丁丁真孝順,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下來是爸爸和媽媽,都有不吃大蘋果的理由。最後,丁丁抱著那個最大的蘋果獨享去了。一個實在算不上什麼的蘋果,把這一家逗得其樂融融。
有一天,爸爸的上司來家裏玩,懂事的丁丁立刻去果籃裏找來一個大蘋果,送給客人吃。姐姐和爸爸媽媽見了,個個樂開了懷。那上司也說:“你們家的孩子真不錯。”雖說這位上司最不喜歡吃蘋果,但出於對丁丁禮貌的尊重,他還是接過了那隻大蘋果。不料,他剛咬一口就惹來了麻煩,隻見丁丁憤怒的用手指著客人說:“你為什麼吃這最大的蘋果?你太嘴饞了!你太不要臉了!你太惡心了!”那位上司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不知所措,咬在嘴裏的蘋果咽不是,吐不是,一時間令他尷尬不已。怎麼會發生這種不可理喻的事?
丁丁還在傷心呢。這最大的蘋果,曆來是虛晃一槍,最終要回到他的嘴裏去的,他這次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再說也從沒遇到過這種事,於是跟客人急眼了。丁丁的父母自然是尷尬萬分,也驚恐萬分,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會發生這一切,於是趕緊向上司解釋,說這大的蘋果向來是謙讓一番,最後必定是要還給丁丁的。那位上司深深地“哦”了一聲,說我還有事就先走一步了,竟然是踉踉蹌蹌出得門。那位上司回到家,觸景生情,見了蘋果就傷感,不住地自言自語:“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再看下麵這個故事。
一對農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寵愛有加,在蜜罐中長大的兒子養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連走路也走不好,時常掉進水田裏,很是讓望子成龍的父母焦心。
兒子7歲那年,順理成章上了小學。頑皮的他走路喜歡東張西望,不是弄濕了鞋子,就是弄髒了褲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飯。做母親的整日跟在他後麵洗,也無法讓他能穿得幹淨。
一天,孩子的父親帶一把鐵鍬去兒子上學必經的田埂上,在上麵斷斷續續地挖了十幾道缺口,然後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橋,隻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過。那天放學,兒子走在田埂上,看麵前一下子多出了這麼多的小橋,很是詫異。是走過去,還是停下來哭泣?四顧無人,哭也沒有觀眾啊。最終他選擇了走過去。當背著書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過小橋時,驚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沒有哭鼻子。
吃飯的時候,兒子跟爸爸講了今天走過一座座小橋的經曆,臉上滿是神氣。做父親的坐在一旁,誇他勇敢。以後,他上學的路上再也沒惹過麻煩。
妻子對丈夫的舉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釋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顧右盼,當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雙眼必須緊盯著路,因而走得平穩。”
心靈語思
教育孩子陷入誤區時有發生,常讓人哭笑不得。孩子不能溺愛,需要與其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以便確定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11.互諒互讓
一對小夫妻常為吃蘋果發生口角。
女的怕蘋果皮上沾了農藥有毒,一定要把果皮削掉,而男的則認為果皮有營養,把皮削掉太可惜。常吃蘋果,也就常吵。後來竟吵到他倆的老師家去斷是非。老師對女的說:“你太太不吃蘋果皮,你嫌她浪費,那你就把她削的蘋果皮拿去吃了,不就沒有事了!”
老師還說,由於不同的家庭環境以及不同成長過程的影響,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會有所不同,因此,不要勉強別人來認同自己的習慣,同時,也要體諒寬容別人的習慣。
小兩口頓開茅塞。
一戶人家經常吵架,看見隔鄰的一家非常和美,十分羨慕,便前往請教。
鄰家的男主人回答說:“我們家每個人都是壞人,所以不會吵架。”問的人不明所以,悻悻然離去。
一天,鄰家有一輛腳踏車被竊,他們的對話無意間讓經常吵架的那戶人家聽到:
“沒有關好大門,是我的錯。”
“不,我忘了上鎖,是我不好。”
“其實我不應該把車子放在院子裏。”
那戶人,恍然大陪。
心靈語思
理解和信任是愛情與婚姻的基石,也是一種修養,一種寬容。其實有些事無需對和錯,隻要一點點的寬容就夠了。
12.真愛無需說出口
像往常一樣,中午午餐,葉絡又去了那家小吃店,要了一碗麵條。剛吃了幾口,這時進來一對中年夫婦,男的有一隻眼睛看不見了,身後背著一把二胡;女的是個盲人,在男的攙扶下,摸索著坐到葉絡對麵的椅子上。
大概是個賣藝的吧,葉絡想。
“大碗豆花米粉,兩份。”男的將二胡靠在牆角。
剛坐下來,男的又起身去拿筷子,順便付了錢,又向店員說了幾句什麼。
一會兒,米粉上來了,卻是一大一小兩碗。男的仔細地將豆花米粉弄碎、拌勻,然後將大碗遞給女的。
女的吃了兩口問:“你呢?”
“我也是豆花米粉,大碗的,足夠了。”
葉絡有些吃驚——
“這種不是大碗的。”坐在葉絡旁邊的—個小孩忽然說。他一定以為,這個叔叔弄錯了,卻付了大碗的錢。
中年男子並沒有抬頭,繼續低頭吃著。
“敘叔,你吃的這種不是大碗的。”小男孩以為他沒聽見,重複道。
中年男子慌忙抬頭,衝男孩擺擺手。
“多嘴!”小男孩的母親厲聲嗬斥。
“本來就是嘛。”男孩一臉委屈。
正吃米粉的女人停了下來,側著頭仔細辨別聲音的方向,她的臉輕輕地抽搐了一下。
吃完米粉,他們攙扶著走出了小吃店。
葉絡被這一對盲人夫婦感動了,默默地走在他們後麵。
“今天吃得真飽。”男的說。
女的沉默了一會兒—
“你不要騙我了,你吃的是小碗,你一直瞞著我。”女的失聲哭了起來。
“我不餓,真的不餓,你……你別這樣,路人看了多不好……”男的有些手足無措,扯起衣袖為妻子擦淚。
葉絡看著他們,淚水溢滿了眼睛。
再看下麵這個故事:
他是個啞巴,雖然能聽懂別人的話,卻說不出自己的感受。她是他的鄰居,一個和外婆相依為命的女孩。她一直喊他哥哥。
他真像個哥哥,帶她上學,伴她玩耍,含笑聽她嘰嘰喳喳講話。他隻能用手勢和她交談,可她能讀懂他的每一個眼神。從哥哥注視她的目光裏,她知道他有多麼喜歡自己。
後來,她考上了大學,他便開始拚命的掙錢,然後源源不斷地寄給她。她從沒拒絕。終於,她畢業了,參加了工作。然後,她堅定地對他說:“哥哥,我要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