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確實忙,忙著開幾個不痛不癢的會,講幾句不痛不癢的話,轉幾個不痛不癢的地方,念幾篇不痛不癢的文章。可悲的是,忙著這些勞什子的他,還以為正在建立不世的功勳呢。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碌碌無為”。這個詞可能我們在小學時就用它造過句子,但真正理解它的意義是在幾年前的一個夜晚,當我把疲憊的身軀扔在床上時,腦中忽然閃現出這個詞語,不禁渾身激烈一震:碌碌,忙得不可開交,但卻是“無為”,太可怕了。
很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沒有把什麼叫做“忙”真正的定義清楚。忙是什麼呢?忙應該是在特定的時間段中朝著特定的目標進行連續不斷的努力的生存狀態。忙碌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實,讓我們回憶起來覺得自己對得起時間對得起自己,但是如果你隻是為了不閑著去忙,隻是為了向人表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麼無知的謊言往往就會欺騙你的心靈。忙是不能欺騙和褻瀆的。
記得李宗盛曾在一首歌中這樣唱:“忙、忙、忙。忙得沒有了方向,忙得沒有了主張……”其實,瞎忙的人就像放入一條軌道中身不由己的一個物件,一個被抽打著而轉動的陀螺,它陷入這種狀態而不清楚自己在幹些什麼。
一旦強權壓倒了真理,它就搖身一變,以真理自居,大言不慚,不管有多麼露骨。
有一次狼遇到了一隻離群迷路的羔羊,如此麵麵相對,狼決定找個很好的借口來吃掉小羊,以顯示自己的罪行是正當合理的。因此,它故意找茬說:“小家夥,去年你竟然敢罵我。”羔羊嚇壞了,趕緊辯白:“去年我還沒出生哪!”狼接著說:“那麼你曾經在我的草地上吃過草。”羔羊回答:“不,狼先生,我還沒吃過草呢廠狼仍然不依不饒,”吼道:“那你一定喝過我井裏的水!”羔羊悲慘地說:“到現在為止,我隻吃過我媽媽的奶水。”狼沒話說了,就露出本相:“不是你,就是別的羊,反正沒什麼區別,都是羊肉。”說著就把羔羊吃掉了。
壞人要做壞事,找借口還不容易嗎?弱肉強食,強者總是有理的。富人欺壓窮人,地主壓榨佃農,暴君鎮壓百姓,無不如此。
心靈語思
這樣淺顯的道理我們明明清楚,為什麼還要去這樣做呢,或許最重要的是要戰勝自己的虛榮心。
5.恃才傲物
任何組織機構都須有嚴格的等級存在,這是其得以有效運轉的基礎和必要條件,相應地也就必須有各級領導的存在。不論這些領導是如何處於這些位置上的,也許他真的是能力出眾,也許他擅於組織和協調,也許……但無論如何,有一點你必須承認:他有指揮你的權力,並會對你的發展構成正麵或負麵的影響。
除去極為優秀或個別的領導以外,大多數領導喜歡號令自己的下屬。這不但是上下級組織的必然要求,也是領導履行職責、達到預定目標的前提保障。很多領導還認為自己比下級優秀,在潛意識中有很強的優越感等等。在這些領導的心目中,領導的尊嚴是至高無上的,也是最為敏感和脆弱的,如果下級讓這些領導下不了台、麵子難堪,他們是絕不會容忍和諒解你的。
同領導的衝撞對抗一般會有兩種後果:
首先,不利於工作的開展。上下級的不團結、不協調勢必會影響到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一旦工作中出現問題,領導就會順勢將這些責任推到你的頭上。
其次,對個人的發展極為不利。你的衝撞或傲上會使領導覺著尊嚴受到極大的損害,會產生極大的敵意。即使當時能夠克製,以後也會千方百計地同你過不去。盡管你有才華,但也會很難有用武之地。
天才不會被埋沒,但被埋沒的人才多的是,尤其是這些恃才傲上者。為什麼呢?
一是恃才傲上者往往看不起領導的能力,對其命令更是百般挑剔,不願用心落實,敷衍了事。這種人存在於組織之中,勢必渙散人心,瓦解鬥誌,為領導所不容,加之其過分聰明又愛賣弄,領導亦不會交給其重要任務,往往最後陷入孤獨,覺著周圍之所以幹得好的同事也隻是同領導搞關係而已,與同事們的關係也搞不好。
再說,這些本有些才華者,因其傲上的毛病,往往得不到施展、鍛煉才幹的機會,反而多陷入人事糾紛的內鬥中,漸漸地愛業敬業之心日益減少,才華逐漸生疏、埋沒。
有才華是好事,但切不可因為這點才而毀了自己,曆史上這類的例子很多。所以我們說,推銷自我,給自己創造良好的施展才華的環境也是—項不可或缺的才華。
在單位中做事,要盡可能地看到領導、同事的優點,謙和地處世待人,這樣大家才會幫助你;再者,不論領導如何,要對事不對人,用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即使領導水平低或是做出錯誤決策,你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以合適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見,以工作大局為重,而不是一味地頂撞、不合作。隻有如此,你的才華才會被各級領導以及周圍同事認可,並在工作中幹出成績來。
心靈語思
領導是我的對立麵,我有真才實學,和他對著幹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還能在同事麵前顯出我的性格和本事。沒本事的人才去巴結領導,我靠本事吃飯,他能拿我怎麼樣?錯矣!
6.林肯的辯護
林肯是一位勤勉好學的人,他通過自學,領得了律師營業執照。他在法庭上的機智是有口皆碑的,有一次,竟一言不發擊敗了原告律師。
在法庭上,原告律師先發言,把一個簡單的論據翻來覆去講了兩個小時,講得聽眾都不耐煩了。台下一片嗡嗡聲,有人竟打起瞌睡。接著是林肯上台替被告辯護。隻見他走上講台,一言不發。台下嗡嗡聲沒了,大家感到很奇怪。林肯等了一會,先把外衣脫下,放在桌上,然後拿起玻璃杯喝一口水,然後把玻璃杯放下,重新穿上外衣。然後又把外衣脫下,又喝水,這樣循環了五六次。屋裏的聽眾被林肯的啞劇逗笑了,有的竟笑得死去活來。而林肯竟始終一言不發,在一片笑聲中走下講台,他的對手就這樣被笑輸了。
作為律師,一言不發打贏官司是十分罕見的。原告律師已經把聽眾搞得不耐煩了,林肯如果再長篇大論,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他的高明之處,即在於以啞劇的方式攻擊對手的弱點。
“此時無聲勝有聲”。沉默也能戰勝飛揚跋扈。
埋怨和指責是生活中最不和諧的噪音,哪怕你的矛頭隻是在指向自己,哪怕你的遭遇如同祥林嫂,但一味的抱怨隻會讓人對你敬而遠之。
不管多麼優秀多麼良好的環境或者組織,都有不盡如意的事,完全看個人的心理心態。有些人會盡量往好處想,日子照樣過得安穩太平。但有些人就是喜歡往牛角尖裏鑽,存心自找麻煩。心理學家皮瑞拉博士說過:“有很多困境,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皮瑞拉博士分析,怨天尤人一族往往忙於對別人的批評,對環境、運氣的抱怨,以至沒有多餘的時間精力來改正自己。而如果光是批評,不圖改進,就足以證明這種人是專找別人過失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同時,怨天尤人的人,通常都是嘴上發飄,真要他們拿出解決辦法,總是一籌莫展。
心靈語思
時機要擅於把握,但並不是每一個都唾手可得,它更屬於那些真正屬於他們的那些人。需要經常發泄的人,盡可以往自己的臥室中掛一個沙袋去施展拳腳,把心中所有的不平與憤怒統統讓它去承受,然後平靜心態,麵帶微笑,用行動去改善自己的處境。
7.“禮”與“理”
柏拉圖的著作《國家篇》中有一則寓言,說的是:牧童吉克斯從死屍上偷下一枚黃金戒指。這隻戒指具有奇異的力量,把它往內轉,自己就不會被周圍人發現,把它往外轉,自己則又現身。於是,他利用“魔法”,先是與王妃私通,後又殺死國王,掌握了權力。
中國有個峽山道士的故事,說的是:一個道士學會了穿牆術,結果想做壞事時穿牆術總是失靈,頭被牆撞個大包。
假如人做壞事不必擔心害怕時,會不會被撞呢?那個牧童也好,這位道士也罷,哲理畢竟是哲理。隻因怕人知道才不做壞事,或怕惡行敗露遭歧視才做正經事,那就不知道人的自尊心在哪裏了。中國曆史上有“滇獨”的說法,即使一個人獨處也要做光明磊落的事,而不說不做惡劣的事。
圖小便宜,吃大虧的例子屢見不鮮,他們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我比你聰明。
某人去動物園看猩猩。他先向猩猩敬禮,猩猩也模仿著對他敬禮。他覺著很好玩,又向猩猩作揖,猩猩便也向他作揖。某人接著向猩猩扒眼皮,不料猩猩這次沒有模仿,而是打了他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