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做人恰到好處做事滴水不漏2(1 / 3)

16釣魚的樂趣

王楚和李遼兩個釣魚技術很好的人一起垂釣。隔不了多久的功夫,都大有收獲。這時,魚池附近來了十多名遊客。看到這兩位高手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上來,不免感到幾分羨慕,於是都到附近去買了一些釣竿來試試自己的運氣如何。沒想到,這些不擅此道的遊客,怎麼釣也是毫無成果。

那兩位釣魚高手,兩個個性相當不同。王楚孤僻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而李遼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遊客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而釣到一大堆魚時,每十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十尾就不必給我。”雙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協議。

教完這一群人,李遼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也傳授釣魚術,依然要求每釣十尾回饋給他一尾。一天下來,這位熱心李遼,把所有時間都用於指導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籮魚,還認識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時,左一聲“老師”右一聲“老師”地被人圍著,心裏美美的。

同來的王楚,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人們的樂趣。當大家圈繞著其同伴學釣魚時,那人更顯得孤單落寞。悶釣一整天,檢視竹簍裏的魚,收獲也遠沒有同伴的多。

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

17配合默契

在楚國的都城郢地,有這樣一個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塗抹了一層像蒼蠅翅膀一樣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後請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將鼻尖上的白灰砍下來。石木匠點頭答應了。隻見他毫不猶豫地飛快掄起斧頭,一陣風似地向前揮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來,石木匠揮斧好像十分隨意,但他卻絲毫沒有傷著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揮來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卻穩穩當當地站在那裏,麵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倒是旁邊的人為他們捏了一把冷汗。

後來,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宋元君十分佩服這位木匠的高超技藝,便派人把他找了去。宋元君對姓石的木匠說:“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給我看看?”

木匠搖搖頭說:“小人的確曾經為朋友用斧頭砍削過鼻尖上的白灰。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為我的這位好朋友現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樣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高深的學問和精湛技藝的產生,依賴於一定的外界環境;紅花雖好,還要靠綠葉扶持。一個人如果不學會從周圍的人和事中吸取營養,他的智慧和技巧是難以得到發揮和施展的。

18小鳥搬家

有一隻小鳥在收拾家當準備搬家,卻遇到它的鄰居麻雀。

麻雀問:“你要搬到那裏去?”

小鳥答:“我要搬到東邊的大樹林去了。那裏更寬敞。”

麻雀又問:“我們在一起住著做鄰居好好的,為什麼要搬呢?”

小鳥回答:“這裏的人都討厭我的歌聲,說我唱得太難聽,所以我必須搬家。”

麻雀回道:“其實你不用搬家,隻要你改變唱歌的聲音便可以。如果你不改變唱歌的聲音,就算你搬到東邊的樹林去,那裏的人也一樣會討厭你。”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自我反省,無論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會犯同樣的錯誤,最終隻會落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不知道自己應該要歸何處。

19獅子、狐狸和驢

獅子、狐狸和驢商量好,一起合夥去打獵。這天,它們獵到了好多獵物。從森林裏回來後,獅子說:“驢弟,你把打來的獵物分一下吧。”於是驢便開始認真地負責分配食物。它小心翼翼地把食物分成三份擺在地上,請獅子和狐狸先挑。獅子一看忽然勃然大怒,一氣之下便把驢吃掉了,然後又指著狐狸說:“狐狸,你來重新分。”於是狐狸哆嗦著把所有的獵物堆在一起,自己隻拿了一點點。獅子笑著說:“哈哈!是誰教給你這種分獵物的本領的?你完全應該分到這麼一點點。”狐狸回答道:“這種分獵物的本領,是從驢的死亡中學來的。”

聰明人善於從別人的不幸和失敗中吸取教訓。

20芬芳的泥土

有一天,一個路人發現路旁有一堆泥土,從土堆中散發出芬芳的香味,於是,他就把這帶回了家,一時之間,他的家裏滿室香氣。路人好奇而驚訝地問這堆土:“你是從大城市來的珍寶嗎?還是一種稀有的香料?或是價格昂貴的材料?”

泥土:“都不是,我隻是一塊普通的泥土而已。”

路人:“那麼你身上濃鬱的香味從哪裏來的?”

泥土:“我隻是曾在玫瑰園和玫瑰相處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讓我們不但靠近玫瑰的泥土,吸收玫瑰的芬芳,更要自我勉勵,也能夠成為可以帶給別人香味的“玫瑰”。

21原來如此

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入夜後還跑來猛敲我家的門。”

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

“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在你麵對衝突和爭執時,先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有問題,結果就會不一樣了。

22獅子和老鼠

一隻獅子正在睡覺,老鼠從它臉上跑過去,把它吵醒了。獅子氣壞了,一把抓住老鼠要咬死它。老鼠可憐地央求道:“請饒了我吧,將來我一定報答你的大恩大德!”獅子聽了,哈哈大笑說:“就憑你這樣子,怎麼能報答我呢!”但最後還是放了老鼠。

過了不久,獅子被獵人捉住了。老鼠聽到獅子的吼叫聲,立刻悄悄跑來,用牙齒咬斷捆綁獅子的繩子,使獅子得救了。

老鼠大聲對獅子說:“那天,我說將來一定報答你,當時你還嘲笑我。現在你知道了吧,一隻小老鼠,有時也能幫大忙!”

每個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不要隻看到自己的長處而藐視別人,更不要輕視身邊的普通人,也許有一天,他(她)就是那個救你命的“小老鼠”。

23兔子的論文

一天,一隻兔子在山洞前寫論文。

一隻狼過來,問兔子:“你在寫什麼?”

答:“論文。”

狼問:“你的論文的主題是什麼?”

答:“論兔子如何吃掉狼。”

狼聽了哈哈大笑。

兔子說:“我寫的論文大部分稿子在洞裏,我把道理寫得很清楚。”

狼想看看兔子的論文是怎麼寫的。於是兔子把狼領進山洞。

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

兔子繼續在山洞前寫它的論文。

一隻狐狸過來,問:“你在寫什麼?”

答:“我在寫論文。”

“論文的主題是什麼?”

答:“論兔子如何吃掉狐狸。”

向來狡猾的狐狸也笑了,說:“這怎麼可能呢?”

兔子說:“我寫的大部分稿子還在洞裏,我把道理寫得很清楚。”

狐狸想去看看兔子的論文是怎麼寫的,於是兔子把狐狸領進山洞。

過了一會兒,兔子獨自一個走出山洞。

最後,在山洞裏一隻獅子在幾堆白骨之間,滿意地一邊剔著牙,一邊閱讀兔子交給它的論文的提要:“一個動物,能力大小並不重要,關鍵看你的導師是誰!”

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本來就是有哲學思想的一個寓言。這個笑話裏的兔子,比狡猾的狐狸還要狡猾。而且狐假虎威寓言中老虎還要出場,這裏的獅子卻還躲在後麵。這位兔子先生在山洞外麵,擺出寫論文的樣子,說出了讓狼、狐狸等不能相信的事情,把它們騙進了山洞,讓獅子來吃。它特別聰明的地方是故意把“假相”顯示給凶惡的狼、狡猾的狐狸看,而把真相藏在山洞裏麵。許多騙子行騙,都是靠人們不懂得“假相”掩蓋“真相”的哲學道理。

24地獄與天堂的區別

有人在臨死前想看下天堂和地獄的區別有多大,於是上帝便滿足了他的要求。

上帝帶著他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餓相,瘦骨伶仃。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隻可以夠到鍋裏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裏。有肉湯喝不到肚子,隻能望“湯”興歎,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