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生來就不習慣寫計劃,而有些人以為自己不是一個有計劃的人,卻一直按著計劃生活,自己卻不自知。
小茹知道自己不是有計劃的人,她從來不給自己寫計劃,就算寫過計劃,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或者是讀書年代老師硬要他們寫的計劃。
不過,小茹在收拾自己書櫃的時候,發現了五年前寫下的已經發黃的計劃書。小茹看到第一條就已經笑了出來——爭取三年後,出國留學。
計劃寫的是三年後,而五年後的她依然在原來地方。
無論怎樣,想象中的自己,與現實中的自己,總有一些距離的吧?
期許中的自己,總是高大上,或者擁有電影裏一般的美好情節,幸福地生活著。多少人不自知卻習慣性地把自己光鮮的一麵,放大給別人看?
而你我也在這平凡的生活裏,盡量尋找著閃光點,就連換一件新衣服、吃一頓豐盛晚宴,也恨不得人盡皆知。
這就是我們,可悲渺小地生活著,又期待著那麼一點的閃光燈能停留在自己身上,哪怕片刻也好。漫漫一生,也許,就是在這種欲說還羞的公開與隱私之間,挑逗著自己生活。
一轉身,人人都知道自己的生活乏味得一點不剩,隻有那可恨的年齡,能日日月月如影隨形。
五年來,小茹基本上沒有換過地方。她畢業之後,選擇回到家裏,與父母一起住。這是她五年前,也就是她二十二歲那年的聖誕夜寫下的計劃。那時的她快要大學畢業,憧憬著自己的未來,幻想著自己能有機會在國外度過一個氣氛濃鬱的聖誕節,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孤獨地待在家裏,過著沒有激情的節日。死水一般的生活,是小茹最為鄙棄的,那時的她正是過著乏味的生活。
五年之後,排在第一位的計劃,依然沒有實現,小茹一下子覺得自己停滯在了五年前。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不做計劃。那是害怕發現自己即使做了計劃,依然沒有改變,無論時間過了多久,年齡增長了多少,還是停頓在做計劃之時——沒有改變。
計劃上的其他幾條,小茹也沒有達到。心中有一種惆悵騰升起來,籠罩著小茹。她不免覺得失落與悲哀,這種悲哀不知道是為自己,還是為歲月。
除了年齡,還能剩下什麼?
多少人像小茹這樣,回望過去的憧憬,隻能剩下一絲絲的落幕與悲傷。究竟是歲月謀殺了你,還是你謀殺了歲月?糾纏不清,就是那個最愚蠢的人。有多少人能在回望過去時,無愧於心且大大聲聲地說出,我喜愛現在的自己?而有多少人是在空悲切中,怨天尤人: 你知道,我原本可以出人頭地,我原本可以衣錦還鄉,我原本可以豐富多彩。
可是,終歸沒有。
你我不過是一螻蟻。這不是運氣,這是宿命。可悲的是,到現在,還有多少人不清不醒,埋怨著運氣不好,時運不濟。多少人能意識到,當初的自己,根本沒有奮鬥努力過?
小茹看到鏡子中的自己,已經沒有曾經的稚嫩,至少她能圓滑麵對一些不懷好意的人。但是除了踏進社會的必然老練之外,小茹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的變化。至少,五年前的她是不會希望見到這樣的她的。曾經的期許,像崩塌的大樓一樣,瞬間消失不見。
未來是讓人猶疑不前的抽象名詞,不需要動力,未來的一天終會到來。身上的歲月變化,也是慢慢增加。要想不後悔,不是給現在的自己做好計劃,而是珍惜現在,用自己的力量去贏得想要的東西。
從自己身上找到動力,相信自己,那股強大的力量,就源於自己。抖一抖,你又是另外一個自己。想要的,不一定是要在三年、五年後才能得到,也許十年、二十年也可以,問題是你付出了多少去贏得年齡之外的讚賞?
小茹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因為她讓生活主宰了自己,而不是自己駕馭著生活。每天,像無根浮萍一樣,任由河水飄蕩著,怎麼能去到想到達的地方?她或許應該在寫下計劃之後,拋下計劃,然後用努力去完成目標,而不是在計劃上規定日期,讓這個日期變得遙不可及。
到了那個時候,你即使不是笑傲群雄,也不會帶著惆悵回望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