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片模糊而又熟悉的世界正是他的識海。
這是他的領地,所以他不需要思考和詢問便能輕鬆獲知,因此他熟悉。但這裏對他而言,還顯得極為陌生。
因為,識海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像一個茫然無助的孩子,站在自己的識海裏,像站在一片新天地,像井底之蛙突然躍出了井口,他怔怔地望向那片廣闊的空間。
這裏沒有狂躁的靈壓風暴,這裏寧靜一片。
在他的記憶力,識海中應該有一塊骨片,那塊突然間闖入他生命的骨片。
但他沒有看到記憶中那塊高懸識海的骨片,因為當時他的識海還太小,所以他能夠輕而易舉的看得見。而此時,他的識海太大太大,以至於他根本看不清。
這就像一粒沙,放在掌中時清晰可辨,然而放入一處沙漠,便再也找不到它的蹤影。
這就像一滴水,放在碗裏時明明白白,然而將它放入大海,便再也尋不到它的跡象。
但他看到了一個人,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本書,靜靜地坐在寂寥中。一個人一本書,坐在他麵前,坐在他的識海裏,又像坐在一片未知而遙遠的世界中。
但是卻顯得那樣的寂寥。
那是徹底的寂寥,但是卻沒有絲毫的死氣沉沉,一個人一本書在寂寥中煥發著蓬勃的生機。
那人似乎並沒有發現蘇逸的存在,他就在蘇逸的麵前,卻像隔著很多個世界那樣遙遠。
但蘇逸知道了很多,因為這一切本來就發生在他的識海中,在識海內轟然翻湧而改變的時刻,他便應該知道,隻不過那時的他徹底被廢,感應不到識海的存在,而接下來的很長時期內,識海內都是一片模糊。
現在他看到了,才知道很多。
他知道那個人叫李尋死,他知道了那本書的來曆,那本書裏有關於找死神功的記載,還有關於李尋死的一切,那部書幾乎就是李尋死的一生,他漫長的一生,他的知識、經驗,他在漫長的時光中所書寫的一切。
因為他漫長了,所以很全麵。
但裏麵有太多的東西,仍舊是模糊的,就如此刻蘇逸的識海內一樣。
似乎有一座山,仍然等待著他去攀登,而在他攀登上去之前,那座山並未向他展示出全貌,而是隻給了輪廓和山底的一小片景色。
是的,識海內大部分是模糊的,但他已經能夠看到了一小部分。
一個人一本書,似乎就是他現在所能知道的一切,看上去他的識海內很簡單,因為隻有一個人一本書。
然而,又不簡單,因為一個人一本書中所蘊藏的東西遠遠超過了他的理解,他的認知範圍。
他極為震驚,但識海內的迷霧終於驅散了一些。
就在蘇逸沉浸於自己的識海之中時。
他的身體也漸漸平靜了下來,因為從小黑磚內散發出來的極致的黑色徹底覆蓋住了蘇逸的身體,使得靈壓風暴中的紫黑色再也無法寸進一步。
而氣海內的星雲漩渦已經像是消失了蹤影,那是因為快速的旋轉,速度已經到了一個極致,便連殘影都不再顯現,看上去像是失卻了一般。
然而,它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