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有些人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利與不利,沒有正確認清自己的價值,沒有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裏,才會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尋找屬於你自己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生物界壽命的長短,決定了生命境界的不同感受:樹根上的小蘑菇壽命不到一個月,因此它不理解一個月的時間是多長;蟬的壽命很短,生於夏天,死於秋末,它們不知道一年當中有春天和秋天。它們的生命都是短暫的,一般人覺得它們可憐。
其實,不完全就是這樣。那些生命即使活了幾秒鍾也覺得自己活了一輩子,因為它們有它們的快樂。感受的境界各自不同,生命也各有各的幸福。
或許你的生活很簡單,但是你也會有自己的樂趣。人生的真正幸福,就在於最簡單的滿足。
有一天,佛遇見一個農夫,農夫非常苦惱,他向佛說:“我家的水牛死了,沒有它幫忙,我怎能下田工作?”佛聽了後賜給他一頭牛,農夫很高興,佛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遇見一個外出做生意的男人,他向佛說:“我的錢被人騙光了,沒有盤纏回家了。”於是佛送給他路費,男人很高興,佛在這個男人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再有一日,佛在路上遇到一位詩人,詩人年輕、英俊、有才華而且富有,妻子也年輕美貌,善良賢慧,但詩人過得不快樂。
佛問詩人:“你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
詩人對佛說:“我什麼都有,就是欠一樣東西,你能給我嗎?”
佛回答說:“可以。你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你”
詩人直直地望著佛說:“我要的是幸福。”
這下子把佛難倒了。佛想了想說:“我明白了。”然後把詩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拿走。佛拿走了詩人的才華、毀去他的容貌、奪走他的財富,並使詩人的妻子大病一場,佛做完這些後就離去了。
一個月後,佛回到詩人身邊,詩人那時已餓得奄奄一息,衣衫襤褸地躺在地上掙紮。於是,佛又把詩人曾經擁有的一切又都還給了他。半個月後,佛再去看望詩人。這次詩人摟著他的妻子,不住地向佛道謝,感謝佛讓他得到了幸福。
其實,幸福每時每刻都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關鍵是我們如何去發現它、理解它、感受它,創造它。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說幸福是使人舒暢的境遇和生活,有人說幸福是你得到了想得到的東西,有人說幸福是衣食不愁高枕無憂,有人說幸福是健康,是長壽。有人說幸福是你饑餓時的麵包;是你勞累時美美地睡上一覺的思夢席;是你傷心時的一句安慰的話語;是你哭泣時遞過來的那一張溫柔的紙巾;是嚴寒時你身邊的那一盆炭火,是酷暑時你暢飲的那一瓶冰紅茶;幸福是海外遊子回到那久別的故土;幸福是……
什麼是幸福,怎樣才算是幸福?幸福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於你的生活態度。
首先我們學會理解幸福,幸福不是虛無飄渺的東西,把對幸福的理解建立在客觀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切不可脫離實際,不可好高騖遠,那麼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人來到這個世界後,一開始無憂無慮,因為需求的東西少,負擔少,所以得到的快樂也就多。隨著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不斷地增加,要求不斷地提高,各種各樣的負擔和煩惱也由此而生,除了苦苦掙紮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之外,再也沒有時間去想自己是不是過得快樂。到了最後,等到終於明白了這個問題,生命的守護神已經開始遠離你而去了,等待你的就是生命的衰落、滅亡。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自落。”那山中的芙蓉花並不因生在深山而黯然傷神。春來秋去,它依然綻放自己生命的美麗,燦爛地活在世上,體驗生命的大幸福。
找回本真,幸福的極致是流淚
人在最幸福的時候還在笑嗎?很多人可能會這麼認為,其實,在笑的絕不是最幸福的時刻,一個人真正達到幸福的巔峰往往會“喜極而泣”。
當人性自然的清淨麵即所謂本性、本來麵目呈現的時候,自己有無比的歡喜,但是找不到歡喜的痕跡,自然會哭起來。而你問他哭什麼?他並不傷心,而是自然的、天性的流露。就仿佛自己失掉的東西忽然找到了,那個時候就有無比的歡喜,那是自然涕淚悲泣的感受。
每一個人在世俗社會中熏染得久了,就會越來越世故。心靈的泉水就會越來越少,甚至幹涸。因此,那些能夠保持自己本真天性的人往往會擁有別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有一天,懷海禪師陪馬祖道一散步,聽到野鴨的叫聲,馬祖問:“是什麼聲音?”“野鴨的叫聲。”過了好久,馬祖又問:“剛才的聲音哪裏去了?”懷海答:“飛過去了。”馬祖回過頭來,用力擰著懷海的鼻子,懷海痛得大叫起來。馬祖道:“再說飛過去!”懷海一聽,立即醒悟,卻回到侍者宿舍裏痛苦起來。同舍問:“你想父母了嗎?”答:“不是。”又問:“被人家罵了嗎?”“也不是。”“那你哭什麼?”懷海說:“我的鼻子被馬袒大師擰痛了,痛得不行。”同舍問:“有什麼機緣不契合嗎?”懷海說:“你去問和尚去吧。”同舍就去問馬袒大師:“懷海侍者有什麼機緣不契合?他在宿舍裏哭。請和尚對我說說。”大師說:“他已經悟了,你自己去問他。”他回到宿舍後,說:“和尚說你悟了,叫我來問你。”懷海嗬嗬大笑。同舍問:“剛才哭,現在為什麼卻笑?”懷海說:“剛才哭,現在笑。”同舍更迷惑不解。